就中国品牌轮胎和外国品牌轮胎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网上调查发现,有七成网友认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差距很大,甚至听到这样一些声音——“中国有自己品牌的轮胎吗?妹听说过啊!”“人家就是牛,中国的都是糊弄事。”“差距太大,没希望。”
不少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轮胎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上比国外大品牌轮胎差距巨大。
外国品牌轮胎真的那么好吗?
中国品牌轮胎真的那么差吗?为解开这些疑问,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历时两个月,跨越三省四地,首次对10余款中外品牌的轮胎展开专业测评,连续推出了2期调查节目,用各项数据证明了国产轮胎不仅更质优价廉而且深受国外市场的欢迎!
比舒适性、操控性,中国轮胎名列前茅
《消费主张》栏目播出了《你不了解的中国制造——轮胎篇(下)》,栏目组对中外品牌轮胎的舒适性、操控性进行测试。为保证测试效果真实可靠,栏目随机购买了多款同一种规格的轮胎,其中包括价格最贵的法国某品牌轮胎以及价格最低的中国某品牌轮胎。
在舒适性测试中,栏目组工作人员将分别把它们安装在同一辆车上,邀请赛车爱好者、出租车司机、汽车经销商作为体验者对其盲测打分,看看大家对不同轮胎的主观感受。依据这6位体验者打出来的分数,这5款轮胎划分为三个梯队:价格最贵的法国某品牌,跟价格最便宜的中国某品牌得分最高,并列第一梯队;价格第三的美国某品牌和价格第四的韩国某品牌轮胎,列第二梯队;而价格排第二的日本某品牌轮胎,分数却最低,单列第三梯队。
在操控性测试中,栏目组来到了世界一流、中国顶尖的汽车轮胎测验场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栏目组选取了5种同样规格型号的中外轮胎,分别是460元每条的日本某品牌轮胎、640元每条的法国某品牌轮胎、290元每条的中国某品牌轮胎、400元每条的中国某品牌轮胎、450元每条的美国某品牌轮胎。
由李运寿、张少华和林杰等三位专业车手在2.8公里的环形赛道上,同一辆汽车,分别换上不同品牌的轮胎,让车手驾驶汽车,充分感受轮胎在弯道中的操控抓地性,并用卫星测量设备记录车手的单圈最短时间。实验数据显示,三位车手用这几款轮胎跑圈时,前三个排名都惊人地一致,第1名,美国某品牌轮胎;第2名,中国某品牌轮胎;第3名,法国某品牌轮胎。而290元的中国某品牌轮胎跟460元的日本某品牌更是斗得难分高下。
栏目组又请轮胎测试科的工程师们按照欧盟标签法要求,对4款国外品牌轮胎、6款中国品牌轮胎进行了噪声值、滚动阻力等项目的专业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中国轮胎均名列前茅。
怪像:外国人用中国轮胎,中国人用外国轮胎
早在2005年,中国汽车轮胎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现在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首位,每年的汽车轮胎总产量占据世界的三分之一。例如中一橡胶的乐路驰轮胎,已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质优价廉深受海外车主好评。《消费主张》栏目组的调查发现,虽然中国轮胎在国外卖得好,但在中国本土,中国品牌轮胎鲜为人知甚至被一些车主看不起。
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呢?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过去,中国消费者把轿车作为一个高端奢侈品。之前,许多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基本生产的都是外资品牌汽车,他们的汽车技术话语权都在外国人手里,因此当时外资品牌定的原厂配套轮胎,都是外资品牌。中国消费者接触到汽车的第一时间,看到的是国外的轮胎品牌,以后替换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用原厂配套的。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徐文英女士表示,客观来说,国外一线大品牌历史悠久,研发投入大,现在依然在引领全球轮胎行业发展。但是,中国轮胎企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尽管仍处于追赶阶段,但已经超越了大多数消费者几年前的认知。
现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正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做法,将尽快推出中国自己的轮胎标签法。轮胎标签法主要由滚动阻力、湿路面抓着性以及滚动噪声值三部分组成。徐文英女士解释,"这三点叫魔鬼三角形,就是说如果你燃油(经济性)好了,可能湿滑就不好,很难做到两个A。比如说,一个国际品牌的轮胎,它是双B,滚动阻力是B,抗湿滑性也是B,它卖1千元钱;一个中国品牌,指标也是双B,但它价格是500元钱,老百姓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买中国品牌。"
通过央视测评,我们发现,不少中国品牌轮胎,在安全性、操控性、舒适性、滚动阻力、通过噪音等重要项目上表现优异,丝毫不弱于国际大牌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对国内轮胎品牌的不信任折射的是对国内整体商业环境缺乏信心。近些年来,国内消费市场屡屡曝出状况,隔三差五猛一蹦出来的"问题商品",不时挑战着公众脆弱的神经。
中国消费者对国外轮胎的选择往往更多基于口碑和对国际大企业质量体系的认可。中国轮胎企业有几百家,这其中难免良莠不齐。因此,在供给侧持续发力的同时,还得考虑如何通过品质标准的提升,"把关机制"的完善和运营体系的持续升级,带动中国轮胎品牌地位渐趋改善,再树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