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天然橡胶凌厉杀跌,轮胎降价一触即发?

2017-03-22中国轮胎商务网

 

  3月22日,国内商品期货开盘多品种下跌,橡胶带头领跌超6%(截至发稿)。其实从天然橡胶期货1705已经从2月15日的最高点22310连续一个多月下跌调整,回调幅度达25%左右,22日再度凌厉杀跌。短期行情似乎冷若冰霜,不容乐观。与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回调不同,下游轮胎行业的涨价通知却目不暇接,二者相比,宛若冰火两重天。那么,上游原材料天然橡胶的领跌,真的会让轮胎价格也步入深度回调的泥潭吗?

 

 

  淡定:橡胶供需缺口仍存在

  天然橡胶协会秘书长郑文荣认为,由于近5年胶价连续下跌,如果胶价继续下走,就没有人去割胶。从去年开始,割胶积极性越来越低迷,新胶的资源越来越少,但是橡胶需求却没有减少,所以供不应求是必然的。

  据行业咨询机构Rubber Economist消息,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将不足以满足需求,全球库存料进一步减少,天然橡胶的替代品合成橡胶的产量过去三年都无法满足需求,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2016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不足1160万吨,消费量1250万吨;预计2017年产量不足1200万吨,消费量有望突破1260万吨甚至更多。

  在日前的2017中国橡胶年会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指出,2017年,中国橡胶总消耗量预计可达96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4%左右。

  “近半年来,中国轮胎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意想不到的变化,2016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收入降幅很大,但到9月份由负转正,最终实现全年增长4.43%,带动了天然橡胶的急剧增加,增量达60万吨。”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在《轮胎市场与橡胶》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天然胶需求量的突然增加,与重卡“超限超载”治理带来配套轮胎成倍增长、替换市场“买涨不买跌”致使销量增长、全钢胎出口增加、合成胶价格高启加大天然胶用量以及共享单车神奇扩张使自行车轮胎需求增长等5大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时间错配”,天然胶价格还会有波动。至于这种需求的“阶段性增长”何时回归常态,沈金荣认为三四月份天然橡胶主要产地多数为停割期(今年可能会稍有推迟),供应大幅减少,而需求仍然较旺,前期又消耗了大量存货,所以在“阶段性波动”后,到5月份,将会出现产业链各方都乐于接受的价格。在新的平衡中,各自的用量比例会逐步固定,会出现轮胎厂、胶商、胶农各方进入良性运行、相对稳定的局面。

  综上,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行业生产、价格走势和结构调整变化等综合因素分析判断,整个橡胶行业今年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小,但将呈现难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

  冷静:轮胎企业涨价有基础

  汽车轮胎是天然橡胶最大消费源,中国的轮胎消费占全球轮胎消费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的轮胎生产量超过了全球轮胎生产量的一半。因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

  在天然橡胶价格企稳向好的趋势下,加上乘用汽车消费需求增长,PPP等基建项目落地刺激,重卡等需求也在回暖增长,终端库存消纳等原因,今年以来,中国轮胎市场迎来了涨价潮。3月14日,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自3月15日起,所有系列斜角工程胎出厂价格,在现行价格基础上上调8%。同日,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涨价通知,该公司旗下所有品牌全钢胎产品价格,在3月20日基础上上调8%。3月15日,中策橡胶集团再次发布涨价通知,自3月16日起,在3月1日价格的基础上,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

 

/userfiles/image/20170322/22171856bddbd034002980.png

 

  对这次涨价潮,几乎所有国内轮胎企业都被裹挟进入涨价大军,涨价早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中橡协对2017年轮胎行业的发展预测是:全国轮胎总产量6.35亿条,增长4.1%,其中子午胎5.91亿条,增长4.6%(全钢胎1.25亿条,增长3.3%;半钢胎4.66亿条,增长5%);斜交胎0.44亿条,降低2.2%;子午化率93%。

  综上,轮胎价格随着上下游行业的一起发力,以及低效产能出清、总体产能稳定和终端需求趋向旺盛的态势下,涨价是有基础有根据的。

  结论:耐心和信心比黄金还贵重

  当前,轮胎的价格涨幅和原料涨幅间仍存在价差,轮胎厂利润压力不减,尽管目前涨价政策执行情况逐步提升,但终端市场跟进缓慢,代理商资金压力逐渐压制囤货的积极性,市场货源流通速度有所减缓。

  后市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天胶市场供需关系依然呈现中性偏多态势,消费需求则由于经济回暖而缓慢平稳增长,因此轮胎市场也呈现多空交织、中性偏多态势。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的新常态下,困难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更有耐心克服困难,信心迎接未来。

/userfiles/image/20170322/22171845427f824e2e4429.png

 

  本文系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原创作品,若需转载务必以超链接的形式注明出处,转载时严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网有权对所有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