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业是白炭黑的主要消费市场,占白炭黑消费总量的70%以上,橡胶加工领域也是白炭黑最有潜力的市场。从2010年开始,一股新的轮胎投资热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兴起,世界著名轮胎公司几乎全部扩建或新建轮胎项目。据初步统计,不包括中国在内的轮胎企业,上述投资总额在80亿美元以上,主要集中在以中国和印度为主的亚洲,比例近50%。吸引轮胎投资最多的地点为中国,估计在30亿美元以上。世界十大轮胎公司都相继宣布在中国新建、扩建轮胎项目,印度也成为投资热土。普利司通、米其林、印度JK轮胎、印度阿波罗、印度Balkrishna工业公司等都已公布了巨大的轮胎新建项目。中国和印度轮胎巨大的新增产能,必然将给白炭黑这一配套原材料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一、中国白炭黑的生产现状及发展
1.沉淀法白炭黑
2011年,中国直接从事沉淀法白炭黑生产的企业有60多家,总生产能力达到约145.0万吨,其中,生产规模在5.0万吨/年(含)以上的厂家共有10家,生产能力合计为77.2万吨,约占中国沉淀法白炭黑总产能的53.2%,其中,株洲兴隆化工实业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沉淀法白炭黑生产企业。
目前,中国仍有多套沉淀法白炭黑装置将建设投产,其中,主要有山东金能煤炭气化有限公司新建6.0万吨/年装置;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新建6.0万吨/年装置(其中一期2.0万吨/年已经于2011年9月投产);嘉翔(福建)硅业有限公司新建2.5万吨/年装置;重庆建峰化工公司扩建2.0万吨/年装置;南安大赢化工新建2.5万吨/年装置;福建顺昌诚瑞化工公司扩建2.0万吨/年装置;通化双龙化工有限公司扩增3.0万吨/年装置;福建三明同晟化工有限公司扩增3.0万吨/年装置;江西万载县辉明化工有限公司扩增3.0万吨/年装置等。如果这些装置将按照计划完成,预计到2015年,中国沉淀法白炭黑的生产能力将超过170.0万吨,届时,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沉淀法白炭黑的消费增长主要来自轮胎行业的需求增长。随着轮胎子午化、环保节能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白炭黑在轮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在要求降低滚动阻力、提高抓着性能方面,白炭黑与炭黑并用表现出优良的性能,而且在配方中已经全部用白炭黑替代炭黑生产“绿色轮胎”。近年来,沉淀法白炭黑在雪地轮胎、防滑轮胎和绿色轮胎方面得到大量应用。轮胎是积淀法白炭黑第二大消费用户,其消费比例约占总消费量的16%。
2.气相法白炭黑
2011年,中国有近20家企业生产气相法白炭黑,总生产能力达到约5.5万吨/年,其中,生产规模在5000万吨/年,约占国内气相法白炭黑总生产能力的67%。
由于中国气相法白炭黑需求前景看好,今后几年,我国将新建或扩建多套气相法白炭黑生产装置。预计到2015年,我国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能力将超过8.0万吨。
中国气相法白炭黑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主要为外企企业生产。在进口产品中,从德国的进口量约占40%,从美国的进口量约占30%,从日本的进口量约占20%,此外有少量从乌克兰进口。
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虽然近几年中国白炭黑行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生产厂家众多,但生产能力小的厂家较多,平均生产能力较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产品结构不合理,牌号少,多数品种还属于中低档产品,基本上只能生产用于普通胶鞋和轮胎的产品,适用于绿色轮胎的高分散白炭黑品种和质量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需要进口;三是低价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比较普遍,产业集中度还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国家公布的“轮胎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鼓励发展环保型橡胶助剂和专用炭黑、白炭黑等原料”的内容,随着国家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以及中国汽车和轮胎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沉淀法白炭黑的产能、产量和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根据沉淀法白炭黑应用相关产业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炭黑沉淀法白炭黑的需求将以年均约10%的速度增长,其中,轮胎行业的需求将有较快增长。随着产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沉淀法白炭黑产品质量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但目前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过剩的趋势,今后的发展重点不是再大规模新建或生产装置,而是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开发一些高附加值产品,以减少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