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汽车技术趋势:以动力总成优化助节能减排

2012-01-20中国轮胎商务网

  近期,2012年沃德十佳发动机(Ward's Autoworld)榜单出炉。从获选的10个发动机来看,大多为3.0升或3.0升以上排量的发动机,但仍然有一款现代的1.6升GDI和几款2.0升排量的发动机。十佳中除一款混合动力发动机外,其余多为涡轮增压或机械增压的缸内直喷发动机。由此看出,这一引领美国车辆动力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动机榜单,在彰显其传统风格的动力澎湃的同时,也在向着注重节能与环保的方向发展,并把更多注意力转向了燃油效率的提升。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时只有约18%的汽油机是增压的,但预计到2015年将有54%的汽油机为增压发动机。在节能减排的全球趋势下,发动机增压、缸内直喷、小型化,加上变速器多挡、智能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动力总成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内已形成发动机高效小型化+

  变速器多挡智能化的趋势

  其实,近期国内几家企业的动向也表明,动力总成的高效率、多调节、小型化产品,将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维持高速的增长态势。例如,由长城汽车动力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成功量产并搭载在最新亮相的腾翼C50车上,同时这一动力还将搭载在哈弗H6等后续产品之中。据了解,相比同排量发动机,由于该发动机在缸体、缸盖、进气歧管等处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并且气缸盖罩采用塑料材质的措施,从而让整机重量下降了20%,整车油耗下降16%,有效地改善了整车经济性。同时,它的功率提升了25.6%,扭矩提升了36.2%,可轻松达到1.8L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能显著实现更好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另一家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也推出了同时搭载1.5T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和DCT双离合器组合的车型S6和G6,而且今后还将陆续推出1.2升和2.0升排量的TI发动机,将分别配备在比亚迪全新一代3系和6系车型上。

  据悉,比亚迪1.5T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全铝合金发动机,结合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分层燃烧、可变气门正时、全铝合金等五项技术措施,将强势推动比亚迪整车产品的发展。

  另一家国内车企广汽集团近期也表示,继推出传祺1.8T版车型后,广汽在1.0升甚至0.7升等小排量发动机上的研发成果未来也将推向市场。

  无独有偶。陕西法士特公司,也在2011年与美国卡特彼勒集团启动了合资生产AT自动变速器的项目。该项目达产后将可形成年产12万台重型AT变速器和150万只工程机械零件出口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发动机与变速器两大行业

  将携手攻坚

  记者从近两年来国内部分企业的动力总成生产、研发动态中了解到,“发动机高效小型化+变速器多挡自动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车企面对节能与排放大趋势所做出的不可多选的选项。在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连续主办的两届“国际先进自动变速器技术研讨会”和其他一些技术研讨会上,这一思路由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等专家多次提及。

  在对相关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和中国齿轮专业协会进行采访时记者也了解到,两大协会目前所做的节能减排推进工作均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告诉记者,包括一些已上市的新型节能发动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推进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大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实际研发阶段。按照该节能减排指导性文件的精神,到“十二五”末期,国内各类内燃机产品的燃油消耗率应当实现比“十一五”末降低6%~10%的总体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中,主要将通过利用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进一步提高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效率,辅以尾气后处理等措施,从而实现中期节能与减排目标。

  与此同时,作为动力总成中另一大平台的汽车变速器行业,近些年由重庆青山、南京阿福、陕西法士特、北京斯达福、天津中德、湖南江麓容大、山东盛瑞等自主变速器厂商推动的各种型式的多挡(包括无级)自动变速器,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历程也不断鼓舞着行业内整车厂商的信心。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李盛其向记者表示,多挡智能化自动变速器在国内自主企业的逐步量产,将配合发动机的升级换代迎来国内动力总成节能减排的新时代。

  据悉,由于发动机与变速器这一动力总成组合在新的法规面前的相互结合匹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由发动机行业与变速器行业组成共同的联盟、形成共同的研发平台的设想也越来越现实。邢敏和李盛其均表示,两个协会在此设想上不谋而合,双方将研究联合成立中国动力总成创新大联盟,以求整体上对发动机与变速器所形成的动力总成实现一体化的系统研发,以在较短时期内形成国产优质高效的动力总成,为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承担起行业应有的责任。

来源:汽车周报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