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这个8月,中国轮胎企业可谓命运多舛。
快乐,源于一个中国企业告赢美国商务部的“非典型”案例。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日前就中国河北兴茂公司以及天津联合轮胎橡胶公司诉美国商务部一案作出裁决,裁定美方未能合理解决双重计算问题,应撤销反补贴法令。
痛苦却是双重的。对于坚持积极抗辩的中国轮胎企业来说,尽管目前“双反”案获得阶段性胜利,但在过去两年中失去的国际市场“阵地”已很难再收回。相比“双反”调查,始于2009年9月的“特保案”给中国企业造成的伤害更为巨大。与此同时,不断飙升的原材料价格也成为国内轮胎企业不能承受之重。业内人士直言:今年轮胎行业的利润下降已在所难免。
双反胜利失地难收80%
受美国轮胎特保案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美国的轮胎呈“量价齐跌”局面,眼下的出口额比“特保案”发生前大幅下降了70%~80%。
8月1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对美国国际贸易法庭的裁决表示欢迎和赞赏。
姚坚重申,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轮胎企业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是对中国企业的歧视。他特别提到,反补贴税是针对市场经济国家的税种,美国商务部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不应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据悉,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于当地时间8月5日就中国河北兴茂公司以及天津联合轮胎橡胶公司在美起诉美国商务部双重征税一案作出裁决,裁定美国未能合理解决双重计算问题,应撤销反补贴法令。9月4日前,若没有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美国商务部必须终止对涉案企业的反补贴征税。
正如姚坚所言,该案例适用于轮胎产业,它揭露了美国贸易争端的一个错误:在未对非市场经济反倾销调查规则进行有效修改以避免双重计算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是非法的。“这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胜利。”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该案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取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补贴税。
然而,如此“重大胜利”难博中国轮胎企业一笑,因为在他们面前,还有一道更沉重的关卡。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9月以“保护就业”为由,宣布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这是2001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次运用“特保条款”(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比起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双反”调查,“特保案”给中国轮胎造成的伤害更为巨大。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对记者表示,受轮胎特保案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美国的轮胎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目前我国轮胎出口额比“特保案”发生前下降了70%~80%。
更为严峻的是,在美国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经济仍未走出低谷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贸易环境,出口阻力还会加大。
“我国出口企业需要在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多元化开拓市场方面多做努力,摆脱不利局面。”双星轮胎总经理邴良光向记者透露,从2009年下半年起,双星轮胎加大了对南美、非洲、东南亚和东欧等市场的投入力度。“2010年上半年,双星轮胎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6%,这是对‘特保案’最有力的还击。”
悄然提价亏损难免100%
成本飙升已成今年轮胎行业不能承受之轻重。仅4月份,天然胶价格就攀至25900元/吨左右,同比涨幅达到100%以上。
就在出口欧美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之时,中国轮胎业还面临橡胶等原材料成本飙升的窘境。提价,变成了一道不得不做的“必选题”。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7月底至今,在上海、山东、重庆、江苏、安徽等地,轮胎价格“涨”声一片,上调幅度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目前轮胎企业的集体涨价或仅仅是开了个头。”有业内人士预计,由于今年原材料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40%之多,轮胎价格可能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中橡协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向记者介绍,今年轮胎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成本大幅上升,利润增幅下降。仅4月份,天然胶价格就攀至每吨25900元左右,同比涨幅在100%以上。与此同时,水、电、煤气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大幅走高的人工费用,轮胎企业叫苦不迭。据了解,去年四季度以来跨国公司都先后调整了轮胎价格,平均增幅超过10%。
最近,又有一批跨国公司宣布将轮胎价格上调5%~8%。蔡为民表示,现在原材料价格这么高,国内外经销商都觉得上调轮胎价格可以接受。
“轮胎涨价潮今年已不是第一次了。”北京中期期货公司橡胶行业分析师闫琎告诉记者,年初时提价主要针对“特保”制裁。至于最近的涨价,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天然橡胶的价格已经同比提升了20%左右。“轮胎企业的成本压力大增,利润也被深度挤压。”
企业对此深有体会。“由于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后期可能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天然胶价格又居高不下,今年得利润肯定下降得很厉害。”双钱股份有关人士对今后的业绩深表担忧。
风神轮胎也表示,国内轮胎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