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热点排行榜
- 2025-11-12
- 2025-11-12
- 2025-11-12
- 2025-11-12
- 2025-11-12
- 2025-11-12
- 2025-11-11
- 2025-11-11
- 2025-11-1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ApexTire2025,国产品牌如何借势“锚定”产业新周期?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60%,商用车出口同比增长25%,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话语权的实质性提升。而作为汽车产业重要配套的轮胎行业,正迎来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
对于中国头部轮胎品牌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外资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加速本土化布局,国产品牌如何将本土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话语权?如何将规模制造能力升级为产业链协同优势?ApexTire2025中国轮胎年度大选,正为国产品牌提供了这样一个战略支点。
产业协同新范式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赢”
中国轮胎行业经历了从低端制造到品质升级的艰难转型。如今,在“双碳”目标和汽车电动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行业竞争逻辑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头部国产品牌在耐磨性、性价比等传统优势基础上,亟需在绿色材料、智能传感、新能源专属配方等前沿领域建立技术标杆。
ApexTire2025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覆盖“创新驱动+链群协同+用户体验+筑基引领+绿创实践”的五维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将帮助国产品牌把技术参数转化为行业公认的硬指标,通过第三方权威检测,让“技术实力”可视化、可验证。对于长期苦于“有产品无品牌”的国产品牌而言,这无疑是破解高端化困境的关键一步。

更为重要的是,ApexTire2025搭建了主机厂与轮胎企业的高效对接平台。随着比亚迪、蔚来、理想等车企在全球市场快速崛起,其对轮胎供应商的技术匹配度要求日益提高。国产品牌通过参与评选,可直接对接主机厂研发团队,从“后市场替换”切入“前装配套”这一高价值赛道,实现从追随者到合作伙伴的身份转变。
技术破壁 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标准”
在轮胎行业,技术优势需要转化为市场认知才能形成商业价值。ApexTire2025通过量化技术价值、锚定本土需求、硬核背书加持三重机制,帮助国产品牌完成这一关键跳跃。
以新能源轮胎为例,国产轮胎品牌在低滚阻配方、静音技术等领域已有相当积累,但消费者认知仍滞后于技术实际进展。ApexTire2025联动全国轮胎经销商、连锁维修终端,组织“技术体验营”,让渠道伙伴亲测产品性能,破解“渠道不敢推、用户不敢买”的困境。
同时,通过中国轮胎商务网以及善养车油轮的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发起“轮胎技术体验官”活动,邀请KOL进行场景化实测——如新能源汽车换胎后续航变化、雨天制动距离对比等,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好技术=好体验”。这种从专业圈到大众层的传播路径,正是国产品牌建立消费认知所急需的。
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创新 从“中国市场”到“中国标准”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配套轮胎的全球化布局成为国产品牌的新课题。ApexTire2025不仅关注本土市场适配,更着眼于全球技术趋势与标准制定。
通过联合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ApexTire2025为参与品牌提供供应链优化建议、低碳生产工艺方案,帮助国产品牌在“双碳”背景下构建全球竞争力。这意味着,国产品牌在深耕本土市场的同时,也能借助平台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外资品牌正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试图以“全球技术+本土适配”策略抢占市场。国产品牌若能借助ApexTire2025平台,将本土市场洞察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
结语
锚定产业新周期,共绘增长新曲线
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浪潮,是轮胎行业百年未遇的变局。对于头部国产品牌而言,参与ApexTire2025不仅是奖项申报,更是战略布局。通过这一平台,国产品牌可以:建立技术话语权,破解高端化困境;深度绑定主机厂,切入前装配套市场;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实现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升级;提升品牌价值,完成从制造商到技术引领者的蜕变。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开放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必由之路。ApexTire2025正如轮胎产业的“价值锚点”,帮助国产品牌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找准方位,将本土市场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力,共同推动中国轮胎行业向绿色、智能、高品质迈进,让中国技术成为世界标准。
海选申报时间:2025年10月28日 - 11月30日
咨询联系:
林老师 13229655098(微信同号)
郑老师 13631281060(微信同号)

扫码关注ApexTire2025
▎轮胎品牌热点
- 2025-11-12
- 2025-11-11
- 2025-11-11
- 2025-11-11
- 2025-11-10
- 2025-11-10
- 2025-11-07
- 2025-11-06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轮胎商务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中国轮胎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