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热点排行榜
- 2025-08-22
- 2025-08-22
- 2025-08-22
- 2025-08-22
- 2025-08-22
- 2025-08-21
- 2025-08-21
- 2025-08-21
- 2025-08-2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新能源车企毛利率排名,谁最能赚?
在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毛利率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车企在定价策略、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上的真实水平。从2025年一季度各大新能源车企披露的数据,当前车圈毛利率排名已然呈现全新格局。
赛力斯以27.6%的毛利率高居榜首,小米汽车以23.2%紧随其后(第二季度小米汽车毛利率上升到26.40%),理想汽车则凭借20.5%位居第三。比亚迪和特斯拉分别以20.1%和16.3%位列第四、第五名。曾经的新势力三巨头“造蔚小理”,如今只有理想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能力和高毛利率。
高端突破:价格天花板与规模效应共舞
高端化成为车企提升毛利率的关键战略。问界M9自2023年12月上市以来,凭借华为技术赋能、智能驾驶、豪华配置及精准定价策略,连续11个月蝉联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高价车型带来的利润增长亦直接反映在财报上。赛力斯2024年全年营收1451.76亿元,同比暴涨305%,实现近五年首次扭亏为盈。
理想汽车则专注于2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一季度营收259亿元,尽管同比仅增长1.1%,但依然保持了20.5%的健康毛利率。
技术赋能:研发投入转化为盈利能力的核心
技术投入成为毛利率背后的隐藏引擎。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涨幅达58.9%,但净利润反而飙升342%。这种“越赚钱,越敢烧钱”的反直觉操作,体现了技术变现的“滚雪球效应”。
理想汽车一季度研发费用25亿元,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应用开发。这些投入虽然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长期看是维持品牌溢价和毛利率的关键。
供应链优化:成本控制的隐形战场
供应链优化是提升毛利率的隐形战场。小米通过整合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控等国产供应链,降低了零部件成本。同时,通过大规模采购协议与产能锁定,显著摊薄单位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 Ultra能够实现大幅降价,部分原因也来自于其规模效应与供应链优化。小米将消费电子领域的“爆品思维”应用于汽车生产,通过模块化设计、产能爬坡效率和零库存管理,实现单位制造成本较传统车企降低15%-20%。
比亚迪则凭借垂直整合供应链的优势,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虽然其毛利率仅为20.07%,但由于规模巨大(一季度销量超过87万辆),依然实现了可观的总利润。
盈利模式重构:从硬件到生态的多元变现
当前,中国车企正在从单纯依靠卖车赚钱,转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其中订阅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小米通过智能座舱功能订阅、OTA升级服务预计贡献单车生命周期收入的30%。这种“硬件低价+服务盈利”的商业模式,这与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异曲同工。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汽车营收同比下滑16%,但FSD订阅率增加了45%,渗透率提升25%。这种收入结构的变化,预示着车企未来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向。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毛利率提升,反映了整个行业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的战略转型。未来,中国车企需要在提升毛利率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销量规模。只有同时掌握“溢价能力”和“规模效应”两级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盈利。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轮胎品牌热点
- 2025-08-21
- 2025-08-16
- 2025-08-15
- 2025-08-15
- 2025-08-13
- 2025-08-13
- 2025-08-13
- 2025-08-13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轮胎商务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中国轮胎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