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电商研究中心根据2016年7-9月份收录的1.4亿条商品价格数据,推出一份权威的2016年第三季度轮胎电商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两个月内,来自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中策橡胶集团的朝阳轮胎,凭借其在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轮胎领域的巨大销量成功突围,一举夺下阿里系最畅销品牌排行榜冠军宝座,品牌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份榜单中,其他国产知名品牌同样表现不俗,不管在品牌搜索热度、价格区间还是市场销量等方面都具备竞争优势,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国外大牌。近年来,通过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逐渐加大投入力度,国内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都在强势崛起,已经能够和国际品牌抗衡,轮胎市场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在央视财经频道精心制作的最新一期《消费主张》栏目中,包括朝阳轮胎在内的国产轮胎再次凭借亮眼的表现刷新此前人们固有的“国产胎不如外国胎”的错误认知,用实力为自己正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消费主张》“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制造——汽车轮胎”节目内容,见证质优价廉的国产轮胎逆袭之路。
在节目中,记者经过实地走访多地的汽车轮胎更换服务店,发现起皮、鼓包、开裂等问题多集中在汽车轮胎侧面,为了验证轮胎企业在生产时是否将“轮胎撞击路肩时有潜在爆胎危险”这一因素考虑进去,记者随后进行了如下测验。
①撞击测试:汽车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行驶,斜撞上路边高约15厘米的马路牙子。
测试结果:价格最贵的法国品牌骨架断裂,破损严重;美国品牌在第7次撞击时漏气;价格最低的中国轮胎品牌顺利过关。
②厚度比较:汽车轮胎横断面厚度对比,价格最低的中国轮胎胎侧最厚,法国和美国品牌胎侧最薄。专家指出,胎侧越薄成本越低,安全保障系数越低。
③刹车距离测试:测试场选在了世界一流、中国顶尖的试验场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共有6个中国品牌和4个外国品牌参与测试。
测试结果:在时速100公里到0公里干地制动距离测试中,刹车距离最短的5个品牌中有4个是中国品牌;在时速80公里到0公里湿地制动距离测试中,刹车距离最短的5个品牌中有3个是中国品牌;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测评方法——拖车法湿抓地性能测试中,仍然有3个中国品牌强势入榜。
④盲测评分:邀请司机、赛车爱好者和轮胎经销人员等对轮胎进行盲测(体验者并不知晓轮胎品牌)。
测试结果:
日本品牌(价格偏高):舒适度一般,噪音偏大;
法国品牌(价格最贵):柔软、舒适、稳定、噪音低;
中国品牌(价格最低):舒适、静音、抓地性能都不错。
⑤操控性:邀请三位专业车手对五种同样规格型号的中外轮胎进行评测,考验车辆操控性,测试的环形赛道全长2.8公里。
随后轮胎测试科的工程师们又按照欧盟标签法要求,对4款国外和6款国内轮胎进行噪声值和滚动阻力等项目的专业测试,结果如下:
至此,《消费主张》的国内外轮胎大PK专题在国产轮胎大获全胜的结局中落下帷幕,在测评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中国品牌轮胎在安全性、操控性、舒适性和滚动阻力等项目上表现非常突出,丝毫不弱于国际大牌,部分国产轮胎价格还不及外国轮胎的一半,汽车轮胎“一分钱一分货”的认知应该被修正,不再成为消费者购买轮胎的依据。
据中国轮胎商务网了解,目前,中国占据世界轮胎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等优点的加持下,近年来国产轮胎品牌逐渐挤压外国品牌的生存空间,依靠自己过硬的产品实力重新夺回此前被国外一线品牌牢牢占据的市场份额,并逐渐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拥趸。
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朝阳轮胎,朝阳轮胎作为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轮胎研发实力与生产设备,确保不断地为客户提供品质可靠、价格合理的轮胎产品。其独创的“三位一体科技”,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节油、更静音的靠谱好胎及高品质驾享体验;作为中国500强企业,中策橡胶集团在中国制造业中名列第163位,在世界轮胎企业中排名第10位,旗下全钢子午胎曾获得“中国品牌”称号,荣誉积淀为力量,不断催人奋进。
作为“中国制造”的示范标杆企业,作为国产轮胎的领头羊,中策橡胶集团已经强势进入高端轮胎市场,用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武装自己并持续深耕品牌建设,交出一份又一份让消费者和市场满意的轮胎答卷,在通往世界级优秀轮胎企业的道路上加速超越,有望早日实现“让全世界用上我们生产的名牌产品”的宏远目标。
《消费主张》20161026期: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制造——汽车轮胎
http://tv.cctv.com/2016/10/26/VIDEmbpUcXXDhR0wzO3voHZu161026.shtml
本文系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原创作品,若需转载务必以超链接的形式注明出处,转载时严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网有权对所有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