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产品千军万马 高端产品曲高和寡
尽管有大量的在建生产装置,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合成橡胶在技术、产品性能上仍有较大差距。重复建设的低端产品生产装置多,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制约“十二五”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记者日前从大连举办的2012合成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发展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齐润通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了一批合成橡胶项目,但总体看来,技术进步的幅度太小,甚至没有进步。新上的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基本是国内原装置的翻版,没有新的工艺技术,没有新品种牌号;而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引进的也不是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这些新增的合成橡胶产能,在高端产品市场没有竞争力,中低端产品又重叠,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
“工信部公布的《轮胎产业政策》将限制有内胎载重子午胎的发展,这将增加卤化丁基橡胶的消费量。但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项目却缺少卤化产品生产装置,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产品还基本处于空白。而在普通丁基橡胶领域,其产能却在快速增加。低端产品太多,高端产品太少,已成为合成橡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文荣告诉记者。
中国石油兰州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晶表示,在丁腈橡胶领域,近年国内装置建设快速增长。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但是,我国丁腈橡胶生产牌号较少,基本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特种高性能产品比较缺乏,高性能、特种丁腈橡胶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高级工程师崔小明认为,目前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3万吨/年,产能过剩趋势凸显。但是目前国产氯丁橡胶的产品牌号只有几个,且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而国外厂家一般都具备多个商品牌号。尤其在耐热、耐寒、共聚胶黏剂、易加工型及乳胶多样化品种方面,我国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内高档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