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电动化,同步推进数字化和循环永续
2022年,BMW和MINI品牌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超过79万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91.6%
在全球市场,BMW,MINI和Rolls-Royce品牌共交付2,399,636辆汽车;BMW和MINI品牌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07.7%
2023新年伊始,宝马在CES展示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持续推进"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战略
高乐:2023年宝马将在中国全力以赴电动化
慕尼黑和北京2023年1月10日 /美通社/ -- 尽管2022年面临诸多挑战,宝马集团凭借强大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在"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战略指引下,与中国经销商和供应商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取得多项业绩丰硕成果。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791,985辆BMW和MINI汽车。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表现抢眼,同比增长91.6%。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2022年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经销商和供应商伙伴的大力支持下,宝马在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强的业务韧性,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坚实发展,并进一步拓展布局。2022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取得同比增长超9成的成绩。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年宝马将全力以赴电动化,为中国客户呈现11款令人向往的纯电动产品,为迎接2025年‘新世代'车型的到来做好准备。"
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推出五款纯电动车型,包括:创新BMW i7、全新BMW i3、BMW i4、BMW iX和BMW iX3。全年纯电动车型销量为41,886辆,同比增长91.6%。全新BMW i3自2022年3月底上市以来得到了广大中国客户青睐,尽管在销量爬升过程中经历了疫情和供应链的双重考验,仍然实现交付13,310辆。
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提供5款纯电动产品2023年,除现有五款纯电动产品外,宝马集团还将在中国市场呈现包括创新BMW iX1、劳斯莱斯SPECTRE、BMW Motorrad CE04等在内的更多纯电动车型。届时,宝马将拥有豪华品牌中最全的纯电动产品线,覆盖几乎所有细分市场。为了支持电动车业务的快速增长,宝马于2022年11月宣布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扩建沈阳生产基地的动力电池生产设施。
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展示数字化体验与纯粹驾驶乐趣的融合宝马集团致力于实现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在刚刚结束的2023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全球首发的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展示了数字化体验与纯粹驾驶乐趣的融合,并展望了引领宝马下一阶段电动化进程的"新世代"车型。宝马的数字化战略同样体现在生产环节。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已在2022年落地中国,应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虚拟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已落地中国纵观宝马的2022年,除了纯电动车业务表现抢眼外,全新BMW X5延续了其在同级市场的强劲势头。其中,国产BMW X5自2022年3月底上市以来,全年销量超过50,000辆。BMW M家族车型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43.7%。MINI品牌2022年在中国市场共交付28,746辆。同期,BMW Motorrad销量达15,404辆,同比增长7.7%。
在全球市场,宝马集团2022年共交付2,399,636辆BMW、MINI和Rolls-Royce品牌汽车。其中,BMW品牌销量为2,100,692辆,继续保持全球豪华车细分市场的第一名。BMW和MINI品牌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达215,755辆。
中文版媒体信息及高分辨率图片资料,请从以下网站下载:www.press.bmwgroup.com
欲了解更多宝马集团及产品信息,请登录:
http://www.bmw.com.cn以及http://www.minichina.com.cn
宝马集团
宝马集团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之一,旗下拥有BMW、MINI、Rolls-Royce和BMW Motorrad四个品牌,同时还提供汽车金融和高档出行服务。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宝马集团在15个国家拥有31家生产和组装工厂,销售网络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宝马集团在全球共售出超过250万辆汽车和超过19.4万辆摩托车。2021年,集团总收益达到1112亿欧元,税前收入达到161亿欧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宝马集团在全球共有118,909名员工。
宝马集团的成功源于其前瞻未来的远见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行动。宝马集团在整个价值链中贯彻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全面的产品责任以及明确的节能承诺已成为宝马集团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