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简称进博会,CIIE)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线下举办。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企业商业展从首届展览面积27万平米规模扩大到第四届36.6万平米,是境外先进产品、技术、服务对接中国市场的重要展览平台。
随着未来移动出行变革、新能源技术发展、消费市场复苏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加速落地等影响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正在汽车生态圈中掀起一场新浪潮,并加速重塑汽车行业生态格局。本届进博会也将全面聚焦汽车行业的技术升级,以独特创新的形式,于展前及展期举办多项活动, 汇聚全球汽车业内人士共同探索前沿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1
新产品新技术首发亮相
引领全球汽车产业风向
第五届进博会汽车展区将继续秉持“综合展、专业办”的办展理念,紧跟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汽车产业变革浪潮,向着“双碳加速变革,创新引领未来”的方向不断迈进。展区规划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设置整车、零部件、汽车配套及养护等板块,继续设立智慧出行专区、创新孵化专区,新设商用车、改装车、智慧交通、未来出行等全新题材,聚焦产业发展最新趋势,汇集全球最前沿汽车产品、技术。
截至目前,报名签约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90%,世界前十大汽车集团均已签约参展,博世、摩比斯、佛吉亚、伟巴斯特等一批汽车零部件及养护企业将携先进产品技术亮相展会。
在往届进博会中: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主角之一,国内外多家轮胎行业龙头企业如米其林轮胎、倍耐力轮胎等也曾以硬核实力和超强参展阵容。
第五届进博会汽车展区部分签约企业
近50项新技术曾于第四届进博会首发
2
亮点纷呈,活动丰富
展露行业勃勃生机
>>新能源及可持续发展
“双碳”目标下,绿色引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航标。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3%,进入以多元化用户为主体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进博会一直以来都是汽车企业展示电动化、氢能源的新品发布地,其中80%展示车型都是新能源车型,完美诠释了汽车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方向。
>>智慧商用,驶向未来
今年,进博会汽车展区将首次单独设立商用车板块。运用进博会独特平台,搭建全球商用车先进产品、技术展示平台,强化贸易撮合、供需对接功能,分享中国商用车大市场合作机遇,推动实现全球商用车行业在更高水平竞争中创造价值、实现合作共赢。
在往届戴姆勒、沃尔沃、依维柯、斯堪尼亚、现代等世界商用车龙头企业倾情出展;同时,与博世、米其林、彼欧等传统零部件知名企业,以及图森未来、佛吉亚等自动驾驶及新能源头部企业的同台展示,将有力提升品牌在华价值。
>>丰富的展期同期活动
作为国家级、专业化的产业发声平台,第五届进博会将有机整合进博会的政府、商业、媒体资源,继续举办“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出行论坛”(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网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主办)、 “智慧交通上海论坛”(上海市交通委主办)、“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 (国家工信部主办)、“全球汽车发展趋势论坛”(中欧协会主办)等多场同期活动,共话产业未来。
3
精准服务、对接全球
搭建企业高效沟通的桥梁
贯穿展前至展中,第五届进博会还将通过“供需对接+贸易撮合+招商路演+需求发布”多项并举,为各方参与者提供多项精准服务:
>>展前供需对接:分展区举办展前供需对接会
>>展中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提供展中贸易投资撮合机会、集中签约场合
>>招商路演:宣传广、关注度高,第四届进博会期间组织近2800家采购商参与,相关新闻报道近4000次,直播观看量超44万次
>>发布意向采购需求:采购商意向需求发布是发挥进博会国际采购平台作用的全新尝试,助力参展商和采购商更加高效找到新商机、促进新合作,促使供需双方更加精确找到“连接点”。
4
直击目标群体
提升企业交易效率
进博会拥有独特的全国交易团邀请参观体系,由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组织,精准邀请包括整车厂、零部件、汽车配件经销商、汽车改装厂、汽车维修保养店等汽车行业生产、研发、采购的负责人员。
同时本届展会还将特邀汽车专业媒体成为汽车展区合作媒体,为进博会量身定制专栏及专访,邀请流量主播在展期内进行探馆活动。借助近千家大众重量级主流媒体资源,为参展商提供强大的媒体曝光能力,提升参展商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融入汽车工程机械基因的数字化全媒体矩阵平台, 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届时也将携平台矩阵派出专业媒体团队参展,详尽报道展会盛况,敬请期待。
参展参观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15018803975(微信同号)
邮箱地址:hui.x@sinolub.com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