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蓝牌轻卡新规出炉!怎么才算合规?工信部权威解读!

2022-01-15中国轮胎商务网

  1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表示,为从产品源头有效消除轻型货车“大吨小标”、超载运输隐患,遏制小微型载客汽车非法改装行为,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新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轻型货车产品应当增加货厢材质、厚度、重量等参数信息,小微型载客汽车产品应当增加座椅布置、固定方式等参数信息。

  其中,对于轻型货车新规重点技术要求如下:

  1、轮胎负荷不大于总质量的1.4倍。轮胎名义断面宽度不超过7.00in(英制)或者不超过195mm(公制);后轮采用单胎的,后轮胎名义断面宽度不超过 265mm(公制)。

  2、发动机(柴油)排量:不大于2.5L(冷藏车不大于3.0L)。

  3、货厢内部宽度:不大于2100mm(自卸式货车不大于1800mm)。

  4、自卸式货车后轮应采用单胎结构,车辆总长度应小于等于5000mm。

  5、除自卸式货车外,普通栏板式、厢式、仓栅式、平板式货车不得使用自卸式汽车底盘。

  新申报产品及已列入《公告》的在产产品,除需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强制性标准要求外,还需满足本通知附件《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规定要求。不符合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的新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不予公告。

  《通知》强调,不符合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的在产产品,2022年3月1日起,生产企业应立即停止生产,相关机构应立即停止接收相关产品合格证信息;其中,对已列入《公告》的排量大于2.5升但符合本通知其他要求的轻型货车在产产品,给予生产销售过渡期6个月。

  以下为《通知》原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装〔202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有关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

  近年来,轻型货车“大吨小标”、小微型载客汽车违法载人载货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成为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车辆生产和登记管理,进一步提高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性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要求

  (一)为从产品源头有效消除轻型货车“大吨小标”、超载运输隐患,遏制小微型载客汽车非法改装行为,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新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轻型货车产品应当增加货厢材质、厚度、重量等参数信息,小微型载客汽车产品应当增加座椅布置、固定方式等参数信息。新申报产品及已列入《公告》的在产产品,除需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强制性标准要求外,还需满足本通知附件《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规定要求。不符合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的新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不予公告。

  (二)不符合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的在产产品,2022年3月1日起,生产企业应立即停止生产,相关机构应立即停止接收相关产品合格证信息;其中,对已列入《公告》的排量大于2.5升但符合本通知其他要求的轻型货车在产产品,给予生产销售过渡期6个月,过渡期满后,生产企业应立即停止生产,相关机构应立即停止接收相关产品合格证信息。

  (三)对2022年3月1日前已生产并已上传合格证、但不符合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的库存产品,生产企业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库存延期销售申请,并随附库存清单以及生产企业关于该型产品无“大吨小标”等违规情况、自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书面材料,经履行核实、公示等相关程序,可给予6个月延期销售、注册登记期限。根据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展的具体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将适时修订完善《技术规范》。

  二、落实生产企业产品安全质量、生产一致性主体责任

  (四)生产企业应当提高安全责任和风险防控意识,严格落实产品安全质量、生产一致性主体责任,合法守信进行生产经营,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车辆产品出厂前安全质量检验,确保批产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确保批产产品与公告型式批准车型规格参数一致,切实提高车辆产品安全性能。

  (五)采用委改方式生产的货车整车生产企业承担委改产品安全质量、生产一致性完全责任,要制定办法对委改企业加强管理,对委托改装车辆产品实施质量控制和生产一致性管理,保证委改产品参数与许可参数一致。

  (六)生产企业应加强对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管理,在机动车制造完毕且检验合格后实时填报、传送合格证电子信息,合格证载明的信息应当与《公告》产品技术参数以及产品实际技术参数一致,不得销售尚未传送合格证电子信息的机动车,严禁上传未生产下线机动车整车合格证电子信息。严禁为同一机动车配发不同《公告》型号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严禁对检验不合格、不符合生产一致性要求的车辆出具整车出厂合格证明。对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已公告产品,生产企业应组织进行设计整改,经整改确认符合要求的,可恢复其产品生产及合格证传送。

  三、严把车辆产品检验机构产品检测关

  (七)承担《公告》车辆产品检测工作的车辆检验机构要严把产品检测关,在对申报《公告》的样车进行检验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不得减少检验项目,不得降低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检验样品保留3个月的样品追溯制度。

  (八)检验机构要严格货车产品空载检测,重点检测货车产品整备质量,保证在车辆随车工具、备胎、水箱、油箱按规定配备、加注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严格核验车辆发动机、轮胎、车桥、钢板弹簧等配置与申报车型总质量是否匹配,检验过程视频应当留存不少于6年;对涉及满载检测的,要在检测报告中说明载荷加装方式方法,并附载荷加装照片,保存相关视频,其中,采用大型砝码等模拟载荷进行满载检测的,还应评价车厢(车斗)强度与车辆申报承载能力是否匹配。发现车型配置、载货空间与总质量不匹配、不合理,或存在生产企业制作使用“值班车厢(车斗)”送检的车型,检验机构应及时停止检验并向主管部门报告。要严格小微型载客汽车静态检验,重点检查车辆座椅布置及车厢后部空间是否符合本通知规定。对不按上述要求进行产品检验、造成严重检测质量事故的检验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暂停采信其检验报告,并通报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四、强化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管

  (九)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地方主管部门重点围绕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以问题为导向,以重点检查与“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一致性监管,督促车辆生产企业提高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等产品安全技术水平。

  (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换和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车辆合格证信息比对制度,对在车辆登记、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环节发现的“大吨小标’等违规嫌疑车辆,实行联动预警、联合处置。对确认存在不符合相关国家技术标准、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等生产一致性违规情形的生产企业及产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从严从重处理,依法依规暂停或者撤销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公告》,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公安交管部门,公安交管部门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本《通知》发布后,对生产企业仍有生产销售“大吨小标”产品、“一车双证”或者参与、协助使用“值班车厢(车斗)”骗领机动车牌证等违规行为的,一经确认,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将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并责令企业收回违规产品,一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汽车新产品《公告》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刑事责任。

  五、严格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登记管理

  (十一)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等登记查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查验车辆,对主要特征和技术参数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与《公告》、合格证不一致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要严格轻型货车登记查验,重点核对轻型货车检验合格报告记载的整备质量与《公告》和合格证记载的整备质量是否一致,严禁为“大吨小标”车辆办理登记。要严格小微型载客汽车登记查验,重点查验车辆外廓尺寸、座椅布置和固定、轮胎规格以及防抱制动系统(ABS)等安全装置是否符合规定。对发现车辆存在违规生产、非法改装等嫌疑的,按规定开展现场调查,详细记录违规嫌疑车辆基本信息及整车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公告批次等信息,固定违规证据,通过信息系统上报。对在用“大吨小标”轻型货车产品,生产企业可以按照《公告》中对应的货车产品型号予以整改、变更;对在用小微型载客汽车座椅布置不符合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的,鼓励生产企业整改、变更;涉及非法改装的,应当恢复原状。

  (十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严格检验货车整备质量、发动机型号、货箱尺寸、轮胎以及客车外廓尺寸、座椅布置和固定、轮胎规格、以及防抱制动系统(ABS)等项目,对与《公告》、国家标准不符的,一律不得出具检验合格报告。严格违规检验登记责任追究,对发现检验机构为“大吨小标”等违规车辆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一律依法处罚,暂停采信该机构出具的机动车检验报告,并通报有关部门撤销资质认定证书;对民警或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查验为“大吨小标”等违规车辆登记上牌的,依法依纪从严从重处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严格开展事故深度调查,对“大吨小标”货车和非法改装客车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的,依法追究违规生产、销售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规范.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2022年1月7日

640 (36).JPG

640 (37).JPG

640 (38).JPG

640 (39).JPG

640 (40).JPG

640 (41).JPG

640 (42).JPG

  《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就《通知》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针对道路交通事故和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轻型货车“大吨小标”、小微型载客汽车非法改装等典型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研究制定了《通知》,切实加强车辆生产和登记管理,提升车辆安全技术性能。

  一是进一步巩固车辆非法改装专项整治成果的需要。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了《关于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通装函〔2020〕180号),自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组织开展了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集中排查、重点检查、突击抽查、专项治理等方式,强化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自卸货车、半挂车、轻型载货汽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5类重点货车生产改装监管,严厉打击“大吨小标”“百吨王”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生产企业。针对交通事故暴露出车辆“大吨小标”等违规生产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约谈有关违规企业,督促企业收回整改违规车辆,依法追究相关违法违规企业责任,在全行业形成强烈震慑,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重型货车“大吨小标”、非法改装现象已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工作中也发现,轻型货车和小微型载客汽车两类车型“大吨小标”、非法改装、客货混载等问题仍相对突出,为巩固前期工作成果,两部门立足各自职责,通过制定《通知》、精准发力、严控增量,切实推动“大吨小标”、非法改装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从产品源头有效消除轻型货车“大吨小标”、压缩小微型载客汽车非法改装空间的要求。国家标准提出了车辆产品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但针对轻型货车、轻型客车的有关具体、特殊的技术要求规定不够明确,在车辆使用和监管过程中也发现,部分要求过于宽松,不能有效规范和约束“大吨小标”、非法改装现象。比如对轻型货车,载货空间尺寸未作出明确规定,轮胎、发动机功率等规格参数也允许有较大设计冗余,部分轻型货车产品与中型货车配置基本相同,有的违规生产车辆出厂时即“大吨小标”,整备质量与《公告》严重不符,甚至“空车超载”,为违法超载运输埋下安全隐患;对轻型客车,车身长度要求偏宽,客车后部留有较大空间,客观上为用户非法加装座椅增加乘员或装载货物、客货混载提供了便利。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论证,《通知》随附发布了《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严格了轻型货车、轻型客车相关技术要求,并明确新产品及在产产品均需满足《技术规范》相关要求,旨在从产品生产源头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遏制“大吨小标”、非法改装行为。

  三是压实各方责任,形成生产和登记环节闭环管理有力措施。车辆“大吨小标”、非法改装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检验、监管等多个环节和多个主体。通过对责任链条的梳理,《通知》明确车辆生产企业是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生产一致性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合法守信进行生产经营,确保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强调车辆检验机构要严把产品检测关,要严格按照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产品检验,并切实承担起相关法律责任。在监管方面,《通知》建立起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管理两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大吨小标”、非法改装协同监管机制,在车辆生产和登记环节分别强化执法监督和管理,同时强化部门联动和联合惩戒,旨在形成“严禁违规车辆出厂、严禁给违规车辆上牌、严肃开展责任倒追”的监管闭环,提高监管效能。

  二、制定《通知》的过程中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调研。202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启动了《通知》的制定工作,成立工作组,开展广泛行业调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有关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暴露出的“大吨小标”、非法改装等违法违规问题,约谈相关企业、认真分析原因,组织行业技术专家了解分析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产品情况及技术现状,对货车车厢结构、轮胎承载能力等技术问题进行深入论证,制定合理的技术指标;结合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工作,对发现的车辆实际问题,以及物流运输企业、货车司机反映的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进行剖析,从车辆端对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相关技术标准和指标进行梳理,对实施中不明确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起草了《通知》草案。

  二是充分听取各方意见。2021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两次组织汽车协会以及18家主要货车、客车生产企业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向行业企业介绍了《通知》草案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并听取了企业意见建议。2021年3月-8月,根据企业意见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经反复协商,对《通知》草案作了多轮修改完善,形成了《通知》征求意见稿。2021年8月,《通知》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修改完善形成《通知》。2021年10月-11月,根据征求意见反馈情况,对企业、行业诉求比较集中的轻型自卸式货车、发动机排量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进一步修订技术指标;对小微型载客汽车,经与行业协会多轮探讨,完善、明确有关技术条款适用范围,形成了目前的《通知》。

  三、《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通知》共五个部分和一个附件。

  第一部分,提高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要求。明确《通知》发布实施后,新申报产品及已列入《公告》的在产产品,除需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强制性标准要求外,还需满足通知附件技术规范关于车辆结构、参数配置方面的要求。

  第二部分,落实生产企业产品安全质量、生产一致性主体责任。要求生产企业合法守信进行生产经营,切实担负起产品安全质量、生产一致性主体责任。生产企业要加强对车辆产品出厂前检验,确保批产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与《公告》型式批准车型规格参数一致。严格落实合格证管理制度,严禁上传未生产下线机动车整车合格证电子信息,严禁为同一机动车配发不同《公告》型号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严禁对检验不合格、不符合生产一致性要求的车辆出具整车出厂合格证明。

  第三部分,严把车辆产品检验机构产品检测关。要求检验机构严把产品检测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严格执行检验样品追溯制度。严格货车产品空载及满载检测,并核验相关配置与总质量的匹配情况,评价车厢强度与车辆申报承载能力是否匹配等。严格小微型载客汽车静态检验,重点检查车辆座椅布置及车厢后部空间。确保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完善检验过程和相关记录,规范产品检验行为,承担相关责任。

  第四部分,强化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管。要求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一致性监管,以问题为导向,以重点检查与“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加强协作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对在车辆登记、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环节发现的“大吨小标”等违规嫌疑车辆,实行联动预警、联合处置。对存在严重违规情形的,从严从重处理,依法依规暂停或者撤销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公告》、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第五部分,严格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登记管理。要求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执法,规范查验程序,对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与《公告》、合格证不一致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严禁为“大吨小标”等违规车辆登记,对发现涉嫌违规的,固定违规证据,通过信息系统上报;严格落实违规检验登记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现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民警或工作人员为“大吨小标”违规车辆登记上牌的,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同时,对在用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不符合本通知《技术规范》要求的,鼓励生产企业整改、变更;涉及非法改装的,应当恢复原状。

  附件,《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了相关车型技术要求、名词术语解释等。

  四、如何推动《通知》落实?

  下一步,围绕《通知》落实,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宣贯部署。面向汽车行业组织、检验检测机构、汽车生产企业,详细解读和宣贯《通知》和《技术规范》内容。部署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开展相关监管工作。二是开展整改。组织技术服务机构和相关汽车生产企业参照《通知》要求开展产品梳理和整改,严格落实《通知》有关要求。三是修订标准。根据《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规范《公告》准入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将《技术规范》要求转化为国家标准。四是形成机制。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生产和登记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对发现的违规企业和违规问题开展联合处置、联合执法,并公开曝光,严肃责任追究。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