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www.6300.net)始创于1999年。作为融入汽车工程机械基因的数字化矩阵全媒体平台,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中国轮胎商务网与三一重工的渊源,至今已经持续18年。从三一重工还没有上市,我们就成为三一重工的品牌服务商。18年的沉淀与积累,我们见证了三一重工从优秀到卓越,见证了其崛起和辉煌。2011年,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先生给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总编发来喜报,分享进入全球五百强的荣耀。我们公司展厅至今珍藏着这个喜报,三一的发展鼓舞着我们,我们感恩三一,我们从服务三一重工的历程中也获得了成长。三一重工“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以及“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先生“以偏执的态度,穷尽一切手段,将服务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的语录成为我们增加内在发展动力的励志格言,三一对品质和服务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内化为我们的基因烙印,成为矩阵平台发展的精神内核。
三一重工分享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喜报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副总经理朱文璇女士
参与三一重工活动
如今的三一重工,已经是全球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而作为“三一战略第一人”的向文波先生,我们也在多个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聆听他对未来趋势的前瞻观点。今天,我们将向文波对话《财新时间》:“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肯定要领导全球”的文章进行分享,期望能从更广的视角让大家对后疫期的行业发展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从去年到今年,对很多公司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年。但三一重工却来到了历史最好的时点。
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55%,净利润同比增长83.23%。今年2月,其市值超过了日本巨头小松制作所,仅次于美国的卡特彼勒,位列全球第二。截至9月3日收盘,其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相比2019年初翻了近三倍。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将之归功于市场的复苏及企业内部经营的提升。2011年至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跌入历史低谷,身处其中的三一重工也经历了一轮调整:“一方面是降低成本,控制费用,加强内部管理;另外一方面是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所以人均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2019年,三一重工人均产值超过400万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按照他的设想,将来三一一个智能化工厂的车间中,只需要500名工人,即在现在1500人的基础上削减1000人。
展望未来,国内外环境或面临一系列的改变。一方面,国内政策倾向发展新基建,正逐步减少对传统基建的投入,另一方面,疫情常态化及逆全球化趋势的双重作用下,国际贸易及产业链格局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但在人称“三一战略第一人”的向文波看来,这些都不会对三一重工造成太大的影响。“要改变一个观念,好像工程机械就跟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不是这样的,”他认为,如今三一的发展并不直接与传统基建画上等号,“这一轮行情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对人工的替代,包括像河道去淤、割草、种树、种草都需要工程机械。”
针对近期动荡的国际局势,向文波坦言,部分政府工程中多了一些限制。但他相信三一可以“靠全球布局来解决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我们的印度籍员工也在反复跟大家讲,我们就是一个本土的企业,所以现在来看,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他称。
新一轮行情主要来自对人工的替代。
《财新时间》:我们这次疫情提出一个概念,我们要大力发展新基建。讲到了新基建,可能就不是我们以前传统概念里边对于“铁公机”的投入了。
向文波:记住一条,不管搞什么基建,新基建也好,传统的“铁公机”(也好),都需要工程机械。比如说即使搞5G基站的建设,那么它的基础设施也是需要搞的,安装也要搞的,这些都需要工程机械帮忙。
《财新时间》:但是不是传统基建带来的机会更大、需求更大?
向文波:过去是这样,但实际上这一轮行情里,有很大一部分我认为是来自于对人工的替代。比如现在农村耕田,也已经不是过去的方式了,都是靠机械,包括像水利建设、土地平整这些全都要依赖工程机械。
《财新时间》:虽然像新冠疫情这样大型传染病比较罕见,但会不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整体战略上的调整?
向文波:我认为将来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还是存在的。我们过去讲“居安思危”,这个思维还是得有。其实除了这种自然性的灾害之外,也可能会发生其他事情,比如国际冲突,都会影响到全球的产业链的合作。
所以,我们一个是要大力推动国产化,降低国际风险,提高我们国际抗风险的能力。另外,当然还是要把国内市场经营好,这是我们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面当然我们要搞国际化,现在出现了一种逆国际化的潮流,我们认为这是短暂的,从长远来讲,全球化还是趋势。
最根本的问题,我觉得把自己的事做好。作为企业来讲,一个是把创新做好,不断地提升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另外,把我们的内部管理做好,就是把费用控制到最低的状态,客户永远不会拒绝价格又便宜、性能又好的产品,这是一个不变的逻辑,不管将来怎么样。
另外,当然我们在大力采用数字化。过去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新时期)所有的传统业务都要推倒重来,重做一遍。我认为这个话也还是比较客观的。
它一个方面解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问题,另外也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我们把智能化作为一个战略工作在推动。
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制造车间,图为厂房中的智能中控大屏。
《财新时间》:大家担忧人工智能会带来失业潮,工程机械行业中如果大量采用自动机械,会给工人带来什么影响?
向文波:在我们这个行业中没有看到失业潮,因为这个行业现在非常得好,但是我们感觉到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招工难。为什么招工难?现在年轻人就业的机会很多,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老龄化,其实真正需要就业的年轻人比例其实是在下降的。再加上就业选择的多元化,实际上我们这个传统产业招人还有些困难。比如说现在招好的挖掘机操作手,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手已经变得很困难了,并且待遇也非常高,十几二十万招不到人。
《财新时间》:国内业务还有哪些拓展的空间?
向文波:可能很多人的概念里工程机械就是跟工程有关,但它不仅仅是跟工程有关,工程机械实际上就是一个工作的机器人,是替代人工的,所以空间非常大。
因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机械替代人的这个过程正在发生,并且我认为高峰期还没有到来,真正等到像60、70年代这一代人退去的时候,人力基本上就消亡了,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大量的工程,这些苦力活要靠谁来干?就靠工程机械。
现在欧美、日韩这些国家,早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甚至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非常发达了。但它们仍然是工程机械主要的市场,即使将来中国的基础设施达不到现在欧美日韩这样的水平,也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
另外,我刚才提到了全球化。国内循环并不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取舍,而是一种有效的协同。现在目前疫情影响,全球化受到一些挫折的时候,我们只能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内循环,但是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外循环,咱们国际化的空间也非常大。
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肯定要领导全球。
《财新时间》: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三一的海外业务会采取什么应对策略?
向文波:一个就是以我为主,本土经营。“以我为主”,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必须是我们的。但到本地,具体的经营,我们还是要依靠本地的团队。就是要靠全球布局来解决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
我们要把自身的发展与我们所在国的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在印度的工厂,我们就希望它是一个印度的企业,就是它的文化、管理方式是印度的。另外,确实能够给印度本地带来一些好处,包括就业、税收,甚至包括对它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我们在巴西、在印尼,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财新时间》:您刚刚提到印度,最近我们跟印度的关系也出现一些局部的冲突,可能他们并没有在乎我们的这个企业是不是变成当地的企业,它可能针对这个企业的中国背景,在这一波当中我们没有受到影响吗?
向文波: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我认为是短暂的。我们的印度籍员工也在反复跟大家讲,我们就是一个本土的企业,所以从现在来看,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政府也没有对我们这一类企业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当然了它是政府招标的工程,政府工程里面有了一些限制,但是更多的限制现在还没有。
《财新时间》:三一2月份的市值超过了小松,您觉得这个趋势会有多大的持续性?
向文波:我认为会继续持续下去。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肯定要领导全球,这种趋势不可逆转。有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其实给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中国独特的优势,别的国家所没有的。
第二,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里,全球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程,全部在中国,比如现在中国的施工技术肯定是全球一流的,那么背后其实是有工程机械的支撑,它倒逼了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去满足国内设备的需要。
第三,智能制造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的优势。中国在通信技术方面现在是全球最好的了,这些有可能会让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的智能制造转型方面处于领先的优势。
再加上中国还是有相对比较优势的,比如普通蓝领这一块,可能成本优势不太明显,但是我们的高级人才,比如说工程师、高管,我们的待遇相对于欧美同类型企业肯定低很多了。
之前并不是我们有意高调,现在也不是刻意低调。
《财新时间》:您之前其实在财经博客的领域也是一个很活跃的、很红的博主,而且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这几年好像低调了很多。
向文波:过去为什么我会留下这么一个印象呢?还是因为几件事。一个当然是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三一是股权分置改革第一家。那个时候我们三一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不是我们有意高调,那个时候我是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企业内部的组长,我必须面对这个媒体,所以我就变成了一个高调的人。
另外一个事件可能就是徐工事件,我们也是在做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认为徐工不应该被外资收购,即使被外资收购,也不应该以那样的价格去收购,今天大家都看到这个结果了,徐工也发展得很好。另外的话,你看现在都讲制造业的回归,都重视本土的自主产业的发展,如果说当时徐工这种模式被推广的话,今天的后果可以说不堪设想,我们很多的产业可能都变成了不能自主控制的产业,对国家创新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像这种大的并购,尤其是国内龙头企业的并购,它是有必要去征询相关利益者的意见的,当时中国各方面制度还不太完善。后来这个徐工事件其实也推动了国家的一些制度性的改革,比如国家安全审查也是后来提出来的。
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被迫的事情,总得有人出来说这个话,并不是说我们有意去高调,也不是说现在刻意去低调。现在低调是因为没有高调的机会,我们做企业的,我们关注的还是企业本身的经营,并不是说要成为一个什么红人,某种意义上这种事情我们是希望做得越少越好,因为希望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企业内部的经营。
《财新时间》:外资收购一些关键行业,我们要控制自主权,其实现在中国企业出海的过程当中,当地政府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考虑,来限制我们的发展。
向文波:现在就是这种情况,过去他们政府,品牌和资本强势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事情是全球化、比较优势,外国企业在中国也是中国企业,灌输的是这些观点,我们很多人为此痴迷不悟。
现在你看他们对国际并购还是原来的态度吗?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还是那种态度吗?甚至来自中国的产品还是那种态度吗?比如说华为为什么受到这样的打击、遏制,难道真的就是比较优势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回顾、总结和深刻思考的。
《财新时间》:现在工程机械行业还有哪些部分是比较依赖海外的一些技术或原材料的呢?
向文波:工程机械行业中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像我们去年生产的产品,比如说挖掘机,有50%已经是靠国内在配套解决的。当然现在我们也没有完全切断与国外的联系,也没有必要切断。
为什么呢?其实更应该多元化,对企业是有好处的。三一将来的国际化业务是需要这些渠道,需要这些合作伙伴的。另外一个,有多渠道就会形成竞争,保持我们对前沿技术的接触,这都是必要的。国产化只是一种选择,并不是一种完全的替代,因为没有好处。就是在极端状态下,我们也不会因为国际供应链问题产生断供,对经营造成影响就可以了。
以上为采访对话节选,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uhO-H3reHMb23OPTlr2jlg?scene=25#wechat_redirec,可在该原文观看完整视频
《财新时间》节目简介
《财新时间》是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视听团队策划制作的一档有影响力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2013年底开播至今,已采访超过250位重量级嘉宾,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等;企业家柳传志、王石、董明珠、宗庆后等,经济学家吴敬琏、林毅夫等。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