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汽车销量回升幅度超预期
最近两个月,中国汽车销量回升得比较快。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6月份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16.4%,1-7月份累计销量同比下滑幅度收窄至-12.7%。
这一变化超过了许多人的预判,当然也超出了该协会的预期。仅仅三个月前的5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预测:乐观的判断,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销量同比下降15%;悲观的判断,如果海外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影响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今年销量同比下降25%。
面对超出预期的增长,该协会与时俱进,迅速调整了预测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判断,今年销量收缩到个位数是完全可能的;更进一步,他预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中国汽车年销量3000万辆不是问题,3500万辆也是可以期待的。理由是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和人均GDP相关,还有很大的空间,翻一番也是可能的,只是时间问题。
更有甚者,汽车之家联席总裁张京宇预测,中国乘用车销量从今年起五年内将保持年均5.4%的增长,远高于过去五年的2.1%,到2029年仅乘用车年销量就可以突破3000万辆。
对于他们这样的判断,我认为还是过于乐观了!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分析,今年真正拉动汽车销量回升的是商用车,6月份,乘用车同比仅增长1.8%,而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63.1%;7月份乘用车同比增长8.5%(去年基数较低),商用车同比增长59.4%。商用车的大幅回升主要受益于基建投资大幅增加,以及老旧房改造大规模启动等政策的拉动,此外还有环保严格带来的更新、超载治理、疫情期间高速免费与下岗百姓自谋职业等因素。
关于乘用车的回升,与新能源汽车由负转正多少也有关系。7月份,在部分地方政府增加限购牌照和增加购车补贴等政策的刺激下,销量实现了19.3%的增长,推动了整体乘用车市场的好转。
关于整体市场的回升,与经销商库存增加也有关系。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7月份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1,同比上升了9.4%,环比上升了10%。
此外,还可能与个别厂家产销数据加“水份”有关系。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数据由主机厂自行上报,而并非公安交管部门的上牌数据,因此不仅滞后市场,而且也有“加水分”的空间。据了解,为了满足上面数据增长的需要,过去让经销商先买断等操作的办法,现在个别厂家也开始用上了。
最近,本人到武汉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高架上看到武汉这个汽车生产基地一个又一个工厂停车场里停得满满当当、一望无际的汽车。感叹场面壮观的同时,我在想,现在车市真的在像统计数据那样火吗?
对于接下来五个月的汽车销量,我个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首先,商用车单月销量是否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值得观察;其次,去年从8月份开始销量逐月大幅回升,导致基数较高;再次,今年以来政府调控力度大,基建投资快速到位,股市也形成了一轮“牛市”,表面好像让人感到形势比疫情发生前更好,不得不说这为经济回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公司效益仍是下滑的,员工收入是减少的,它最终会不会逐步反映到市场上来,值得关注;还有,秋冬季来临,某些地方是否会再度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也有不确定性。
因此,我个人仍然维持从3月份以来的基本判断,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下滑幅度在10%-15%之间。
同时,我判断,明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探底!主要原因是今年各个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采取的措施太多了,花的钱也太多了,财政不可能持续刺激,因为还要去保基本的民生。随着车市一系列刺激政策的退出,加上国际上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对经济的影响,车市可能会继续小幅下滑。
至于未来能不能快速回升到3000万辆,甚至高歌猛进到3500万辆以上,本人过去的文章已经谈过多次,也不想在这里赘述了!这里只是想说,现在中国9.64亿人月收入不到2000元,而且老龄化在加速,出生人口逐年在减少,再就是大城市容量有限,共享出行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替代等,因此,单纯用人均保有量来预测年销量峰值不一定科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汽车行业还是要做好中国车市低速运行的准备!
作者孙勇为资深汽车评论家、“老孙论车”微信公众号创始人,现任中德诺浩汽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拥有十二年汽车媒体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所属经济参考报汽车周刊编辑部主任、人民日报旗下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十年汽车企业工作经历,曾任奇瑞汽车经管会成员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南京菲亚特副总经理兼商务部总经理、国机汽车(中进汽贸)董事兼副总经理。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