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本世纪20年代的开端,但谁也没料到,会以一场全民抵抗新冠肺炎的“战役”作为开局。
到目前为止,每天新增确诊人数已经连续实现下降,虽然过程实在很艰难,好在,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
汽车制造是我国的绝对支柱产业,2018年营收83372亿,占据整个制造业产值的31.48%。
汽车制造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吸纳的企业和就业人数更是不胜枚举,组成了巨大且环环相扣的全产业生态。哪怕仅仅是停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带来的影响也是空前的。
零部件
汽车产业的发展进步,有很多创新,都来自于零部件厂商。
甚至,有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零部件巨头手中。
如爱信、ZF、博世、国内的宁德时代等,都是各大汽车厂家的座上宾。
由于我国汽车销量多年前就稳居世界第一,零部件产业也全面开花,几乎所有主流零部件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
除了供应本土的需求,还会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零部件生产,是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由于新冠肺炎导致无法全面复工,已经让不少海外工厂断供。
比如,山东烟台的线束供应商停产后,就导致现代汽车在韩国的7家工厂全部受到冲击。
还有,日产汽车九州工厂暂时停工,捷豹I-PACE也因为电池短缺要暂时关闭生产线。
由于疫情还未扑灭,零部件厂家自身的损失还在不断扩大,由于零部件短缺造成的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估算。
主机厂
零部件是主机厂的上游,一旦停工影响显而易见,马上会让主机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便在疫情过去之后,主机厂要想完全恢复,也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为,主机厂的模式属于庞大的劳动力密集产业,拥有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人员规模。
对于传染病来说,最关键的,恰好是要隔断人员聚集。
即便主机厂零部件充足,也要等疫情彻底结束后才能慢慢的恢复生产。
当然,主流的一线大厂还是在想办法。
如一部分研发工作就可以在家线上办公,吉利宣布研发符合N95口罩过滤级别的汽车,上汽五菱宝骏和比亚迪甚至结合了上游的供应商开始生产口罩和消毒液等。
除了能解燃眉之急,还能适当盘活生产线。
不过,那些处在淘汰边缘的传统地方车企,估计很难撑过去。
还有一大票刚成立不久的新势力电动车企业,产品体系都还没有构建完成,很有可能还没正式起步就会“冻死”在这个春天。
4S店
即便没有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爆发,传统4S店也在走下坡路了。
2018年,全国53.5%的汽车经销商亏损,其中,39%亏损100万元以上,可以说是哀鸿遍野。
2019年,汽车经销商中最大的新闻便是庞大汽车集团破产重组一案。
要知道,庞大以前可是汽车流通行业多年的霸主。
大佬都倒下了,可见行业之艰难。
本来,新年前后是4S店全力冲刺业绩的黄金时间,无奈,现在都打了水漂。
在2017年颁布《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后,允许非厂家渠道无需通过厂家授权即可销售汽车。
于是,催生了大批的汽车综合卖场和汽车电商。
还有新兴的低首付新车销售平台,分流了很多的客源。
高昂的建店成本、租金和线上营销费用,严重拉低了4S店的利润。
最近,由于疫情的影响,4S店开始网络卖车。
但是,汽车毕竟是大宗实体消费品,短时间内,还达不到小商品和虚拟产品的高周转率。
消费者
在处理本次疫情扩散的行动中,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启动了最高的一级响应。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第一次理解和真正面对一级响应的状况。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最基本的吃饭和出行都受到了严重限制。
在外面餐馆吃饭是不可能了,只能自己动手。
但是,启动一级响应的直接后果就是:所有范围的公共交通都大面积停工或者完全暂停。
地铁、公交、滴滴都暂停营业,即便有,也不敢去乘坐。
对于没有私家车的消费者,出门采购食品都是大问题。
而私家车有独立空间,相对于公共场合更安全卫生,特殊时期还有最大的自由度。
因此,相信疫情结束以后,有不少人会把私家车纳入购买清单。
修理厂/二手车
随着我们进入全民汽车社会,汽车后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
其中,维修保养和二手车交易是汽车产业链下游最朝气蓬勃的部分。
2016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39万辆。
到2017年就增加到了1240万辆,销量增长19.33%,交易金额增长34%。
至于修理厂,更是遍地开花,密度堪比社区超市。
这两块产业,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所有的车主都需要它们的服务。
不过,从运营方式来看,两者都是很传统的。
比如,都需要专门的场地,都需要专业的技师,都属于非标准属性。
场地、零配件、技师这些,是无法用互联网虚拟取代的。
在当下,无法采取很有效的措施挽回损失。
结束语: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开始腾飞。这一次的疫情之后,也肯定会催生一批新的经济体。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在5G的加持下,其实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了创新。但作为影响力和经济体量都超大的实体行业,掉头的速度要慢一些,还是有很多的环节只能采用传统的组织方式。我们能做的不多,大敌当前,唯有相信团结的力量。好在,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就在眼前。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