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早上7点21分,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特别节目《青春的印记》,讲述十堰三线建设的故事。相隔不到六个小时,中午12点03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0分》栏目再次播出该节目。
这档让央视在6小时内两度播放的节目,主要是描述了山东青岛的牟乃照老人返回十堰与老同学团聚,追忆了49年前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三线建设的山东学子,如何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和十堰挥洒青春和汗水,又度过了怎样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带着 “三线建设”的使命 他们将青春奉献山城
4月26日上午9点,武当山机场迎来了一批从各地奔赴十堰的老人,只为参加一场难得的同学聚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曾经带着 “三线建设”的使命投身十堰建设。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实施“三线建设”,在中西部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重新提出二汽建设。二汽筹备组经过多省市勘察后,最终把厂址选定在符合“靠山、分散、进洞”条件的秦巴山沟小镇十堰。
1970年,风华正茂的牟乃照毕业生于山东化工学院,为响应国家号召,展开“三线建设”,他们学院一共99人,被分配到十堰,在东风轮胎厂工作。
其中一位老人的毕业证书
此次久别重逢的20余位老人,便是十堰工业最早的建设者。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老人们相约回到十堰,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过熟悉的老厂房,看着手中的老照片,一幕幕记忆变得鲜活起来。
老人们年轻时的合影
“当年路不好走,运材料的车突然趴窝,我们工作服都顾不得换,就过去帮忙,前面用绳子拉,后面推,都是自愿去帮忙。”王月香老人回忆起建厂100天时的场景,感觉历历在目。
虽然已经离开十堰逾二十年,可那仍旧是让老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重温故地,老人现场赋诗一首:“热洒青春献东风,难忘韶华旧梦处,倘若青春又再来,不忘初心展宏图。”
老人们站在老厂房前合影
感谢天南海北的建设者 成就十堰汽车城
新中国成立之初,十堰镇仍是一幅偏远落后的景象。数十万操着各地方言的建设者们,向这个曾经寂静的小山沟涌入,成为了建设二汽的骨干力量。
建厂的初期,二汽职工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辛。用干打垒、搭芦席棚的方法建造厂房,夜晚挂着马灯在芦席棚内试装汽车,成为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1969年,二汽大规模建设开始。同年,十堰市成立。自此,中国又一座现代汽车工业城市诞生。
1970年3月15日前,这些来自山东的学子,克服了重重困难,生产出首批军用越野车配套轮胎。东风轮胎厂的第一个车间,也因此被命名为315车间。
同年,二汽人在艰苦环境磨砺下,打造出第一辆军用越野车——EQ240,是我国生产的第一代军车中的重要车型。
重新回看过去的成绩,牟乃照老人表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参与三线建设,同大家一起建起了大型轮胎厂,把青春献给这里,值了!”
如今,东风汽车享誉世界,十堰汽车城的美誉名满天下!我们都应向这些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城市建设者致敬!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