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玲珑轮胎与开泰银行业务拓展与投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泰国曼谷举行,开泰银行董事长兼CEO Mr. Banthoon Lamsam、总经理Mr. Patchara Samalapa、玲珑轮胎董事长兼总裁王锋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6月28日,以“智young车生活”为主题的广发途虎联名信用卡全国首发仪式在广州举行。途虎养车创始人兼CEO陈敏、联合创始人朱炎,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常务总监杨正科、党委书记吕胜男等共同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双强联手 开拓跨界合作全新想象空间
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养护品牌,途虎养车注册用户超过2300万,覆盖全国超过13%的私家车主,在全国20个城市建有超过30个仓库。强大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和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网络,能为车主人群带来正品、专业、快捷的汽车养护服务。
结合途虎养车在汽车保养领域的优势,广发信用卡为持卡人量身定制了多项实惠功能。与市场上现有车主卡权益大多集中在加油返现相比,广发途虎联名卡的更为丰富全面,涉及汽车养护、保险、道路救援、加油返现等服务领域,可谓十分给力:持卡人刷卡加油最高可返现6%;并可获赠价值3888元的途虎养车大礼包,在途虎APP购买轮胎、脚垫、行车记录仪、燃油宝等车品均可享有优惠。广发新客户办卡更可获赠12次免费洗车。此外,满足条件的持卡人还可免费获赠高额驾驶员意外险及道路救援服务、养车保、轮胎宝,以及无限次免费多项汽车后服务。
揭幕车主“汽车+金融”生活2.0时代
作为信用消费客群细分的先行者,广发卡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广发银行是国内最早发行车主信用卡的银行之一,也是国内首家成立信用卡车主俱乐部的银行。经过多年耕耘,广发卡洞悉车主消费需求,已构建起全场景的产品矩阵和服务平台,先后发行了车主卡、易车卡、优游通卡、粤通卡、速通卡、中经汇通车主卡、国寿车主卡等丰富的产品系列。
广发途虎养车联名信用卡的上市,不仅丰富了广发车主卡产品系列,更是信用卡行业踏入汽车后市场的重要一步,填补了目前汽车保养主题信用卡的市场空白。也标志着广发卡为车主人群打造的“汽车+金融”生活进入了2.0时代,从买车、用车到保养,真正全方位满足车主客群的各类汽车消费需求。
年轻人是新时代消费的主力军,作为最懂年轻人的信用卡,广发卡坚持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年轻客群带来时尚的生活方式。围绕年轻人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广发卡重新构建了产品逻辑,率先在业内提出“去产品化”概念,推出新型产品广发ONE卡,以“一张卡+个性化权益平台”的创新模式,改变了信用卡市场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竞争格局。
而作为全国领先的汽车养护服务品牌,途虎养车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正品专业”的理念,在线上供应链和线下门店不断深入,布局智慧零售。在上游,途虎与包括美孚、壳牌、邓禄普、德国马牌、3M、辉门汽车零部件等知名品牌商建立直供或授权合作;在下游,途虎在全国405个城市布局了13000家合作门店与超过500家工场店,力求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贴心、智慧的养护体验。
此次,广发卡联合途虎养车推联名卡,深化布局车主市场,从汽车后服务切入,与同业形成错位竞争,一方面是瞄准越来越年轻化的车主人群,以期将途虎养车优质客群转化为广发卡持卡人;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和客群、场景的互补,为车主人群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刺激养车消费,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以获得更多的客户、更好的口碑和更大的市场。
途虎养车创始人兼CEO陈敏
途虎养车创始人兼CEO陈敏表示,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了消费主力,是信用卡不可或缺的客户群体,同时也是途虎的目标用户。这样的用户群体交叉,正好能让途虎和广发银行彼此借力,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特色服务。在为用户打造专属消费权益的同时,途虎与广发也将进一步精细化布局汽车消费场景,共同推动优化车主的汽车养护消费体验。
广发信用卡中心常务副总监杨正科
广发信用卡中心常务总监杨正科则表示,途虎养车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养护服务品牌,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广发卡和途虎养车有着共同的创新基因和年轻化的品牌认同。此次强强联合,旨在为年轻车主人群提供更优惠、更便利的生态服务和用户价值,为年轻客群带来时尚、便利、个性的用卡体验。
开泰银行由一批泰籍华人创建于1945年,是一家在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分行网点和雇员人数方面规模可观的大型金融机构。多年来,玲珑轮胎与开泰银行密切合作,泰国玲珑得到的第一笔贷款就来自于开泰银行。
2016年11月18日,由中央新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广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八集大型纪录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第五集《薪传》就对玲珑轮胎与开泰银行的合作进行了报道。
本次签约,标志着玲珑轮胎与开泰银行将在业务拓展与投资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也必将为玲珑轮胎在新经济环境中进行资源整合、完善产业布局和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