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内的轮胎,从不担心会出问题。用到五年,有人坐不住了。一旦超过六年,即便轮胎花纹还比较深,看起来崭新得像是新胎,稍微有点轮胎知识的车主便会“坐立不安”。原因很简单,轮胎是橡胶做的。凡橡胶制品,都会老化,只是时间早晚。轮胎到底能够用几年?不同企业有不同标准,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说六年,有说十年没问题。谁说了都不算,非常测试一下。
【测试方法】
车天下君发出召集令,召集多位车主,轮胎使用年限分别是5~8年的,每年行驶里程在1~1.2万公里。找一家专业维修厂,将轮胎拆卸下来,查看轮胎使用情况。
只有橡胶“扛”不住
汽车轮胎由橡胶、金属、织物和各种化学添加剂制成。测试中,车天下君发现橡胶老化是导致轮胎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橡胶老化症状从第六年开始显现,第七年相当明显,而进入到第八年,已经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橡胶老化会不会导致爆胎?此次测试,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但也没有证据否认这一点。此次征集的车主属于“斯文”型,将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便是轮胎已经使用八年的车主,轮胎花纹的深度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假如不是参加此次测试,这位车主一直以为所使用的轮胎只有七年,而不是八年,因为他是从轮胎装车开始计算时间。
这里给大伙提个醒,轮胎年限并不是以更换的时候开始计算,而是轮胎出厂日期计算。轮胎从出厂到装配到车辆上,短则三个月,长则超过一年。轮胎年限有印在胎壁上,实在找不到,可以直接问销售店和维修师傅。注意,更换轮胎时,一定要挑选出厂时间短的,这样橡胶才能撑更长时间。
老化常常出现在胎壁
测试过程中,车天下君发现,轮胎花纹出现的小裂缝多数是磨损导致,橡胶老化更多出现在胎肩、胎壁,以及与钢圈的结合处。轮胎专家韩师傅介绍,普通用户常认为轮胎花纹是轮胎性能的全部,事实是,除轮胎花纹之外,轮胎性能还与橡胶配方、胎体设计有关。轮胎花纹容易模仿和借鉴,但橡胶配方和胎体设计则是轮胎企业的核心技术。
市面上,常可以找到品牌不同、花纹却大同小异的轮胎,售价也相去甚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行驶平稳性、制动距离、滚动阻力、防侧滑性能、耐磨性、轮胎噪音等,都完全不同——差距就在橡胶配方和胎体设计上。
橡胶配方的不同,胎体设计的差异,导致橡胶老化的时间会有不同。部分轮胎品牌坚称,只要轮胎花纹在安全范围内,轮胎可以使用十年,其底气就在橡胶配方和胎体设计上。当然,也有部分轮胎品牌,其产品售价低,并通过了所有与轮胎相关的认证,但时间稍长,裂缝和小气泡就陆续出现,让人很是担心。
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的正确方法
维修师韩师傅给出三条建议。排在第一位是清除轮胎花纹里的小石子,徒手是做不到的,可以借助于螺丝刀和锥子等工具。当然,这比较费体力,占时间。整个清理过程当中,还得反复转打方向盘,以便获得合适的角度。
每个月或每次跑长途前,检查一下胎压。推荐胎压值在油箱盖、车门位置或用户手册上可以找到。实在找不到,也可以自己买个胎压计测量。合适的胎压能减缓橡胶老化,车天下君查阅各种资料,北京消协委托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2017年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压超出或低于标准10%,轮胎寿命减少4%左右;气压超出20%,轮胎寿命减少25%,低于标准20%,轮胎寿命减少20%。
每行驶8000~10000公里,进行四轮换位。换位的方法,同样可以参考用户手册。换位的目的是让磨损更加地均匀,四轮换位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找轮胎店和美容店,花不了多少钱。四轮换位的同时,可以进行四轮定位检查,以免车辆“跑偏”。
【科普】
轮胎寿命既看行驶里程也看时间!
汽车许多配件的保养都是“双重标准”:一是耐用性,二是时间跨度,轮胎是其中之一。轮胎什么时候可以换新的,一是看行驶里程,即,轮胎花纹的磨损程度;二是看时间,超过一定年限,轮胎橡胶会老化。
出租车、网约车毫无疑问是看行驶里程,1年跑10万公里都算是少的。而像你我这种平常只是上下班开车,一年行驶里程通常在1.2~1.5万公里。
美国的“消费者报告”测试结果显示,如果正常使用,最常用的四季胎需要7万英里(约合11.3万公里)以上,才会将轮胎花纹磨损到需要更换。而在国内,车天下君在广州采访三位从事网约车的驾驶员,他们表示,一套轮胎至少可以支撑8万公里,假如保护得好,可以到10万公里。
换言之,普通上下班代步,你需要8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会将轮胎磨损到需要更换的地步。除非是忘记,否则甚少人会将一套轮胎使用8年以上。毕竟,轮胎性能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
测试结论:
结合中国实际道路使用情况,并将行驶安全放在第一位。车天下建议,将“6年”当成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之前,轮胎大可以放心使用,不必过于担心;之后,出于稳妥,可以将轮胎换掉,但假如继续使用,要提高警惕,多量胎压,多观测花纹和胎壁的老化情况。
多数情况,即便是再大的品牌,再少的行驶里程,轮胎也不建议使用超过8年,因为其中存在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随着气温的逐步攀升,轮胎爆胎几率是与橡胶老化程度成正比的。高速路上爆胎的危险性,想必不用赘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