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汽车后市场进入了“寒冬”,经过一轮洗牌,引发了倒闭潮,“诸葛修车网”、“博湃养车”、“车蚂蚁”等一批玩家相继被淘汰。直到今年,京东入局,汽车后市场又迎来新一轮资本进入的热潮,汽车后市场再次迎来风口了吗?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汽车后市场再次迎来风口了吗?
行业概况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使用环节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
如下所示,汽车从生产厂家到车主手上之后就已进入汽车后市场的范围。因为保护政策,汽车的前3年保养维修、保险购买一般在4S店进行,从第4年开始,汽车后市场开始延伸到了4S店之外。
汽车后市场包涵的范围较广,可以分为七大领域——汽车养护、汽车保险、汽车维修及配件、汽车金融、二手车及汽车租赁、汽车电商、汽车文化与运动。
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后市场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1990-1996年,属于汽车后市场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基本是公务车。
2.1997-2006年,属于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以公务车为主,私车占15%。
3.2007-2010年,属于汽车后市场的洗牌阶段,服务对象为私车和公务车,两者基本各占一半。
4.2011年以后,属于汽车后市场平缓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以私家车为主。
汽车后市场规模分析
汽车后市场规模依附于汽车存量市场的规模,我国汽车2015年汽车保有量为1.7亿辆,2017年预计将突破2亿辆,数量庞大的汽车存量为汽车后市场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汽车后市场规模2016年为9300亿(不含汽车金融),预计2017年将突破万亿。交通部预计,未来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将超过30%。
行业特点
1.渠道多样
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主要有五个渠道,包括汽车4S店、传统大中型维修厂、汽车维修路边店、汽车专项服务店、美容快修连锁店。这几个渠道短期可以共存,但随着汽车后市场的逐步发展,汽车4S店和美容快修连锁店的市场规模将逐步增大,成为主要渠道。
2.散、乱、差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40万家汽修门店,大多以夫妻档、小作坊、路边摊形式存在,这些门店在配件、工时等方面的价格比4S店便宜很多,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形成了“散、乱、差”的局面。
3.服务的比重过小
与国外成熟的汽车后市场盈利模式相比,国内汽车后市场销售额中各部分的比例显得不合理。在国外汽车后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在国内汽车后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对比之下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服务比重过小,未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行业投资情况
1.投资概况:据估计,自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对汽车后市场B2C领域的投资已达90-100亿,其中,超过60%发生在2015上半年前,2015年下半年之后,投资明显放缓。
2.倒闭潮:随着资本投入的放缓,一大批汽车后市场创业公司面临发展困境,甚至倒闭、贱卖。其中最令人熟知的就是一度估值达到6亿美元的博湃养车,在2016年4月宣布倒闭。这些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盲目扩张,而忽略了业务的创新和自身的现金流;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大打补贴烧钱大战;资本寒冬期,让很多烧钱竞争的企业无钱可烧。
3.2017年新一轮投资热潮再次启动:随着阿里、易车、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后市场,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资本热潮。随着技术的推进以及市场的不断成熟,整合汽车后市场的时间窗口已经成熟,汽车后市场有望形成新的秩序和格局。
行业趋势
1.保养维护比修理重要
随着车联网落地,汽车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虽然可能导致故障率增加,但更重要的是,主机厂借助车载电脑和传感器,可以预先判断故障,这会大大降低非正常故障的发生率。此外,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允许汽车产家远程监控车辆的健康状况,对汽车的维护、维修工作做好调度和预案。
2.4S店的改变
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以及资本的不断进入,传统的4S店开始慢慢转变服务方式,扩宽服务范围。利用本身的天然优势,4S店在未来将成为汽车后市场中强有力的玩家。
3.重资产专业化
在上一轮资金热潮进入汽车后市场的时候,大量轻资产的玩家先后被淘汰。新的一轮资本的布局,逐渐从流量转移到服务和落地上来,并越来越意识到汽车后市场业务对线下服务的标准化、场景化的依赖,以及专业化服务对于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程度。
4.产业链的整合
路边店数量众多,服务质量却无法达到消费者的要求,未来汽车后市场产业链将进一步整合,通过品牌化、标准化的方式形成更有效率的产业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汽车后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总的来说,经过一轮洗牌过后,汽车后市场在资本的助推下再次起航,将迎来它的黄金发展期,各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也将浮出水面。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