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6月1日-2日,201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年会暨发展国际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大会主题为“分享合作 共建众赢”。作为融入汽车和机械基因的中国轮胎第一门户,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是汽车后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向全球第一迈进,吸引了各路资本的关注,更多的轮胎企业密切关注着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动态,随着跨界合作的兴起,轮胎企业通过跨界汽车后市场拓展产业链,服务汽修终端,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据悉,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管理处处长俞卫江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观点,他在演讲中指出,目前汽车的后市场服务在向着连锁化、平台化的方向在发展,汽车后市场的服务朝着集中、融合、综合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品牌化、连锁化、平台化、多元化的企业将引领未来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管理处处长俞卫江先生
以下为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管理处处长俞卫江演讲实录:
目前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三个方向或者说趋势日益的明晰,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汽车技术在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个主要体现在我们上游的技术创新,包括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的汽车,包括无人驾驶汽车,这些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且越来越会成为一个平台和移动空间。
那么第二个方向就是汽车的使用在朝着共享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个主要体现在下游的汽车使用方式方面的创新,包括共享、网络约车,分时租赁等一些新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也相信随着这些新方式的推广,人们的出行习惯正逐步在改变,多样化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汽车共享应用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越来越多的人应该说在接受这个理念,我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第三个方向就是汽车的后市场服务在向着连锁化、平台化的方向在发展,这个主要是体现在我们下游在汽车服务领域的创新,那么汽车后市场的服务朝着集中、融合、综合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下一步我想向品牌化、连锁化、平台化、多元化的企业将会引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这是我们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么三个方向的初步想法。
近年来应该说在政策、资本、技术多因素的驱动下,我感到当前我们的汽车后市场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环境,它的发展也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应该说面临着非常大的一个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规律和一些阶段性的特征。在经营业态上来说,是从跨界到融合,向更加综合、高级的形态发展,过去应该说更多的是单一形态,比如说传统汽车维修业,包括零部件、二手车交易市场,越来越多出现了跨界的融合,逐渐向更综合、更高级的运营方式和模式去转变。我觉得逐步逐步地会朝着产业链,包括更高一层生态系统的方向来发展。
它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移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将起到越来越推动和媒介的作用。目前来看全国从事上门维修、汽车零部件销售,包括各类汽车服务的平台已经达到了数百家,成长较好。维修企业服务理念和流程也在互联网化,不断在改善客户的体验。现在看我们的一些主机厂也在高度关注这个方向,也正在开始整合资源,在布局后市场。所以我们也感到应该说互联网的一些新业态,应该说不会轻易的撼动和颠覆汽车产业的原有格局,因为这个行业是重资产的行业,技术性特征非常明显。
第三个方面从市场规则上来讲变得更加开放、公平、包容,也正是因为市场规则的变化创造和释放了新的市场空间,这些年我们部里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大力推动我们国家相关市场规则的进一步的完善。所以说现在看汽车领域的反垄断,平台销售的办法,保险制度的创新、改革,包括最近发布的二手车交易政策调整,包括基础信息公开等等这些领域新政叠出,随着政策的调整,汽车的维修市场包括它的整个后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和诚信,市场主体方地位利益和商业模式都在随之快速调整,这应该是当前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政策的调整引起了市场的变化。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部门监管这一块应该说部门综合施策联合监管的趋势日趋明显,部门共治的局部初步形成。在最近这一段时间大家相互的协调,更多的合作,所以也使我们在整个后市场监管这一块政策上不断在创新。后市场业态应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需要相关的部门来综合施策,联合监管。到目前来看应该说发布的相关政策已经触及到一些市场的核心规则,包括一些企业的利益。应该说我感到整个市场看企业的反响比较大,反应迅速,市场政策调整明显。目前整体来看政策效应还是初步的显现,终端消费者的感受目前还不够明显,所以说下一步在政策制定这一块还有空间,但是更多的其实是在政策的落地这一块,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整个后市场会继续稳定快速的增长,而且从整个模式上来讲我觉得应该会逐步向欧美成熟市场演进,整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经营模式的组合创新趋势将会持续不断的深入。连锁化、平台化的趋势不断明显,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本文系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原创作品,若需转载务必以超链接的形式注明出处,转载时严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网有权对所有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