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意外,世界第五大轮胎巨头倍耐力(Pirelli)的历史将再次被改写。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将倍耐力卖给中国化工集团,是使这家世界第五大轮胎制造商避免解体命运的最佳手段。
日前,倍耐力亚太区CEO 白贝(Giuseppe Cattaneo)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独家采访时表示:“如果并购完成,倍耐力消费(包括高端轿车、SUV、轻型商用车和摩托车轮胎)和工业(包括公交车辆、卡车和农机设备轮胎)两部分业务将进行分拆,其中工业轮胎部门会同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风神轮胎合并,组建成全球第四大卡车轮胎生产企业”。
一个月前,这家意大利知名工业企业与中国化工集团达成一致协议,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并使中国化工集团最终成为倍耐力的最大控股股东。
中国化工集团是年收入3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有企业,拥有14万名员工。根据协议,中国化工集团通过其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公司,以18亿欧元收购Camfin公司手中26%的倍耐力股份,之后与Camfin及其他投资者合作将对倍耐力的剩余流通股份发起全面收购,将其私有化,收购价格约15欧元/股,涉及的总收购金额约7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80亿元)。
一旦交易完成,倍耐力将成为2012年以来中国公司海外收购最大规模的对象,双方将由此组建全球第四大工业轮胎生产商。
“情定”中化
这并不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并购。三年前,中化集团董事长任建新在电话中向倍耐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尔科·特隆凯蒂·普罗维拉(Marco Tronchetti Provera)提议,希望参观后者的工厂,并在之后考察了倍耐力位于米兰与都灵的生产基地。
这位“中国并购王”后来向《金融时报》披露,当时两家公司曾希望在2012年开始结盟,“结果因为他接触倍耐力的消息走漏,引起股价波动,最终不了了之”。直到半年前,任建新再次与特隆凯蒂沟通,并最终达成了合作意愿。
在此之前,倍耐力刚刚在特隆凯蒂的主导下,完成历时三年的革新计划。剥离金融、电信等非核心业务,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到轮胎业务上。
目前,倍耐力集团95%以上的业务收入来源于轮胎。其中原配(指原车出厂配备的车胎)市场及超高端市场占有率超过50%。高端轮胎(规格等于或大于17英寸)占倍耐力轿车轮胎业务收入的53%以上,并贡献超过80%的赢利。
对中国化工集团而言,倍耐力的高端产品、技术和品牌形象,有助于中化集团在相关领域获得国际竞争力,从而加速中国轮胎产业设计和制造升级,并由此登上更高的国际舞台。
但中国化工集团并没有抱着施行大量变革的想法收购倍耐力。在任建新看来,作为“战略投资者”,控股带来的股东价值并不意味着获得管理权,“这种做法在婚姻中行不通,在投资领域也一样不会取得好效果。”
任建新承诺,“不会迁移倍耐力的总部,不会变更管理层或转让它的技术。”
这或许是打动特隆凯蒂的地方,不过,不刻意改变倍耐力的文化和管理层并不是中化集团赢得“青睐”的唯一原因。
事实上,过去几年,随着橡胶原料价格上涨,很多轮胎企业都感受到成本压力。虽然身为全球排名第五的轮胎制造企业,但倍耐力的轮胎所占据的领域,收益率之高,令竞争对手艳羡。因为良好的经营状况而成为恶意收购的对象,是特隆凯蒂在过去一直担心的事情。
倍耐力此前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倍耐力销售额为79.9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14.4%。而在倍耐力发布的“2013~2017年工业计划”中,该集团计划“至2016年,销量与2013年相比将增加44%,收入上升60%,到2017年盈利将大于15%,投资回报率将上升到28%”。
这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也需要稳定的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为此,在过去两年,特隆凯蒂主导了公司内部的股权结构变更。由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控股的Camfin基金间接买入倍耐力的大量股份,成为倍耐力实际单一最大股东。
作为意大利商界著名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在特隆凯蒂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要约收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2001年,特隆凯蒂曾对好利获得(Olivetti)公司发起代理权收购。仅用了4天他就低价获得了好利获得的股份(后者控制着意大利电信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并最终获得意大利电信55%的股份。这场战役奠定了特隆凯蒂在投资者、股东、银行和竞争对手间的“独狼”地位。
作为资本运作的行家,特隆凯蒂深知控股权的意义。而倍耐力公司的长期经营则是比控股权更让特隆凯蒂在意的事情。在此前接受经济观察报独家采访时,他曾表示,如果还有值得追求的目标,就是“希望倍耐力会在全球市场不断成长”。而极具潜力的亚洲市场,一直是特隆凯蒂关注的战略重点。
一般而言,放眼中国的重点在于降低制造成本,以便进口至其它市场,或在于制造非高端产品。但对倍耐力而言,“与中国企业合作,不仅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帮助,也可以在工业技术,企业责任方面带动倍耐力发展。”
倍耐力2007年与山东民营企业华勤集团合资建立轮胎生产厂,之后倍耐力在该工厂的股权已经由最初的60%增加到了90%。特隆凯蒂曾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作为该公司主要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未来倍耐力有可能向中国转移高端技术。
据意大利《晚邮报》披露,在接受中化集团抛来的“橄榄枝”之前,特隆凯蒂之前也曾与日本横滨轮胎和韩国的韩泰轮胎进行协商。但最终倍耐力选择了中化集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资金、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双方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互补。
同时,相比那些正在觊觎倍耐力的竞争对手,中国化工集团对于这一行业并不熟悉,这就使倍耐力的管理层确信自己未来还能继续主导公司的运营。之后,双方签署的协议文件证明了这一点。
并购协议规定,新控股公司的董事,将由数量相同的中国化工集团和倍耐力当前的股东共同组成,并将保留意大利管理层。公司总部仍设在意大利。现年67岁特隆凯蒂将在未来五年继续掌管这家意大利企业,并将主导倍耐力在四年内重新上市(但不一定会在米兰挂牌)。而如果在任满之前离开,他还有权选择自己的继任者。
双方之间复杂的并购内容还包括,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Bidco,中国化工集团将持有65%股权,成为新公司大股东,持有Camfin一半的股份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以倍耐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特隆凯蒂为首的意大利财团将持有剩余的35%股权。
“进阶”工业轮胎
虽然,对双方而言,这都将是一笔合算的交易,但将“倍耐力”这一知名品牌“交给中国人之手”,特隆凯蒂所要面对的压力毋庸置疑。
据法国《回声报》4月1日报道,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认为,“此举是意大利工业政策的一个败笔。”但特隆凯蒂坚持,“倍耐力的大脑和心脏仍将留在意大利。”
特隆凯蒂在签约时表示:“与像中国化工这样的国际大公司合作,对于倍耐力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中国化工橡胶公司开展业务的方式和战略眼光将保证倍耐力的发展和稳定。”他甚至在消息发布后4天再次表态:“已经坚定同中国化工的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未来建设,不会考虑其他企业的报价。”
白贝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橡胶等原材料上涨的价格,欧元汇率下跌通通没有困扰倍耐力的发展。倍耐力需要中国化工集团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获得稳定的股东结构,其次壮大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工业轮胎市场的业务。
在白贝所开启的“意式精英”与“中国模式”的结合中,“协调所有相关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特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运用手头的资源。当然磨合需要时间,我们的商业理念是正确的,这是最重要的前提。”他说。
对于这次“归来”后因为倍耐力与中化集团可能达成的最终并购,而被赋予的新的使命,白贝表示乐观:“我觉得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倍耐力的原因,是为了学习西方管理跨国企业的经验,而不是要把西方企业转变成中国的企业。”
考虑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术革命对轮胎工业的革命性影响,中国化工集团与倍耐力的合作也将面临更多机会。
倍耐力的财报显示,2014年收入的提升完全来自轿车轮胎业务,相反工业轮胎收入则下降10%,此次收购不仅符合倍耐力的长期发展规划,也将提升其业绩下滑的工业轮胎业务。
事实上,随着汽车生产的技术向电子化发展,轮胎作为一辆汽车中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将承载更多“功能”。不仅轮胎的花纹和磨损情况将以电子化的方式呈现,路况、阻力、胎压等详细数值也需要从轮胎上得到准确信息,另外,轮胎本身承载着更多的环保需求,在轮胎工业发展的一百多年历程中也前所未有。“轮胎行业很特别,跟制药行业不一样,我们没有写在纸上的配方。轮胎技术就像乐高,需要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是由很多小的细节共同组成的,轮胎技术不是能够在市场上用钱就可以买的。”白贝说。
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原材料配方和轮胎的结构这些“核心技术”将在生产中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尚无法从交易双方那里得到最新的进展,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任建新和特隆凯蒂这两位东西方“投资者”,已经在有关目标、品质和冒险精神方面达成了相当的共识。
双方的协议还规定,倍耐力的高端轮胎业务退市后,4年内将在意大利通过首次公开发行重新上市,而两家企业合并后的工业轮胎业务将在亚洲重新上市。
至于如何让这颗“意大利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被注入“中国基因”后更加熠熠生辉,将是双方将要继续的话题。如特隆凯蒂所言,“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认识其他人,做出与自己能力相符的选择。”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