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世界耐力锦标赛(WEC)上海站火热开赛,27辆专业赛车亮相上海国际赛车场。Gulf海湾石油赞助的95、97、98、99号阿斯顿马丁赛车参与了GTE Pro与GTE Am组角逐。作为中国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润滑油行业媒体,中国润滑油信息网、《润滑油市场》杂志亲临现场,不仅近距离体验赛道风采,感受赛车运动的魅力,还亲身参与到赛车换车轮、换油、轮胎养护等各个环节。下面请随我们的镜头,先一睹赛道背后的精彩点滴。
关于世界耐力锦标赛(WEC)
勒芒24小时耐力赛作为一项历史比F1还要悠久的赛事,今年又一次的来到了中国。2013年,赛事名称由ILMC(勒芒洲际杯)变为了WEC(世界耐力锦标赛)。
ILMC到WEC的演变过程:ILMC之前由ACO(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组织官方)所举办。2012年FIA(国际汽联)决定和ACO一同举办勒芒耐力系列赛,由此ILMC也被更名为了WEC。而2012、2013年的赛道也由前两年的珠海变为了对赛车性能要求更高的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
与其他汽车运动不同的是,观众可以在世界耐力锦标赛中看到形态大相径庭的赛车造型。这是因为根据赛车性能的不同,本次世界耐力锦标赛一共拥有多个组别分类(LMP L、LMP H、原型车轻量组、原型车重型组、GTE-PRO、GTE-AM),参与的车手人数也更多。这样造成了耐力赛独有的奇特景象,那就是在赛道上某辆赛车完成超越并不意味着它的名次能够提升。这也成为了世界耐力锦标赛不同于任何赛事的独一无二看点。
本次Gulf海湾赞助阿斯顿马丁车队参与GTE Pro与GTE Am组角逐。GTE-PRO组所使用的赛车为市面上可以够买到的量产车改装而成,组别内有大家所熟悉的法拉利、保时捷、丰田等,车组车手全部由专业车手组成。GTE-AM组所使用的赛车性能规格与GTE-PEO组相同,但赛车车龄必须大于12个月,每辆车内只允许有一名职业车手,其余都为业余车手。
Gulf海湾石油已连续六年助力阿斯顿马丁车队
Gulf海湾石油是世界上最早参与汽车运动的石油品牌,早在1964年就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50年来一直活跃在世界赛车场上,Gulf的橙蓝涂装已成为世界赛场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符号。其合作的车队包括福特、保时捷、迈凯轮、奥迪、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其中包括了经典的福特GT40,保时捷911都是身披海湾涂装夺得了优异成绩。现在海湾与阿斯顿马丁车队保持长期联系,赞助其参加世界勒芒锦标赛,同时赞助迈凯轮-奔驰车队在欧洲的耐力赛事。Gulf海湾石油与阿斯顿马丁车队的合作由来已久,今年已是合作的第六个年头,未来也将继续保持长期的合作,以卓越的润滑性能,助力阿斯顿马丁车队在赛道上夺得更多成就。
编辑近距离亲身体验赛车维护全过程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工作车间的一角,简洁大气的白色映衬着阿斯顿马丁车队的logo,在喧闹的赛车现场反而显得安静透彻。身着Gulf海湾石油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做好赛前准备,各种专业工具一应俱全。
赛车配件上印满主赞助商logo。Gulf海湾石油的橙蓝标志无处不在,只要是身披海湾涂装的赛车,必定使用的都是海湾的润滑油。
工程师在观察室对上场赛车进行数据观察及指导,数据庞杂的监控室和指挥中心,可以说是赛车队的大脑。赛车运动的后援支持是个庞大负责的系统工程,工程师和技师们周密分工,各司其责,车队训练有素,密切配合确保整个团队最终取得成功。
[next]
车队技术人员认真讲解赛车变速箱的工作和维护原理。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编辑亲身体验为赛车变速箱加海湾润滑油。海湾润滑油的优良品质帮助车队维护良好车况,与车队一起取得优异成绩。
“幕后英雄”米其林轮胎中心工作人员剥离轮胎及轮毂。
车队副队长Warren示范轮胎修复。阿斯顿马丁团队工程师运用短时间加油策略,更好配合车手轮换,这使得车队在整个维修过程中比其他对手要少了非常重要的几秒钟。
米其林轮胎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整轮胎重量。
为了这场赛事,阿斯顿马丁车队与Gulf海湾润滑油做足了准备工作,并于10月31日晚举行了欢迎晚宴。当晚我们与整个阿斯顿马丁团队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和接触,包括前F1赛车明星布鲁诺·塞纳以及今年为了扩大在亚洲地区的推广而引进的中国赛车手大卫*欧阳,通过互动,我们对GTE和阿斯顿马丁的赛车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图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编辑采访首席工程师Jason。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专访海湾国际新闻官Simon。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编辑与车队副队长Warren亲切合影。
媒体与Gulf海湾石油工作人员及车队亲切合影。
Gulf海湾润滑油作为阿斯顿马丁车队的赞助商,经销商朋友被要求到阿斯顿马丁的VIP观赛室近距离观看这次盛宴,感受赛车运动的魅力。这次能够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亲身体验赛车风采,亲眼见证海湾石油公司的实力和Gulf品牌的魅力,不少经销商朋友都表达了对海湾润滑油品牌的信心和支持。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