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轮胎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早已成为世界轮胎第一生产大国,轮胎产量已达到全球产的1/3。受此影响,轮胎报废后的处理压力也随之而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需要处理的废轮胎量已达到1000多万吨。那除此之外,我国到底有多少在用的轮胎呢?每年大约还会新增多少轮胎呢?这些轮胎报废后将会我国的废轮胎处理行业带来多大的压力呢?
1. 在用轮胎数量不小
首先,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现在在用的轮胎有多少?我们可从汽车保有量的数据来估算,因汽车保量将直接决定现在在用轮胎的数量,换下来的轮胎也就直接成为废轮胎了。为测算方便,我们简单将所有汽车看作是小汽车,所有的汽车轮胎换算成四轮,平均按12公斤来估算,这样可得出一个最小重量。具体结论如下表:
表1 中国在用轮胎重量估算
年份 汽车保有量(单位:亿辆) 轮胎重量估算(单位:万吨)
2011 1.06 508.8
2012 1.2 576
2013 1.37 657.6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估算,在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前几年汽车保有量的基础上测算,2014年我们至少还有650多吨。按轮胎使用寿命3-5年来计算,在用轮胎这些轮胎也将成为近三年我国废轮胎的主要来源。
2. 新轮胎带来的压力不可小视
此外,每年我国新生产的轮胎最终也肯定会变成废轮胎。那我们来关注第二个问题,每年还会新增多少轮胎呢?我觉得我们大致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计算:一是从生产轮胎的橡胶原料,二是从轮胎产量来计算。
2.1 橡胶原料推算
表2 生产轮胎用主要橡胶原辅料表观消费量
单位:万吨
日期 丁苯 顺丁 天胶 炭黑 硫化促进剂 防老剂 氧化锌 总计
2011年 123 90 360.2 345.3 22.39 23.84 48.998 1013.728
2012年 139.6 98 383.4 379 25.14 21.7 42.283 1089.123
2013年 135.68 103.878 415 425 25.84 21.76 38.102 1165.26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轮胎工业的高速发展,轮胎用胶量增速明显。据卓创建监测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主要胶种及辅料的表观消费量已超过1000万吨,再加上生产橡胶制品时需要添加的材料,如生产轮胎时需要增加钢丝、尼龙等材料,按胶料占轮胎总重量的80%来计算的话,2013年,我国新生产的轮胎重量达到1400万吨,按40%的轮胎用于出口,国内轮胎消费量约为800多万吨。也就是说,在轮胎不断扩能的大背景下,2014年新生产的轮胎量将有望超过这个800多万吨,而这些轮胎投放使用后,寿命也就在3-5年,卡客车轮胎基本也就在一年左右。(上述算法并未考虑再生胶的用量,而目前再生胶的消费量已达到300万吨/年,约占橡胶总量的30%左右,而橡胶的30%正好用于非轮胎生产,因此用了表中胶料总量计算而得轮胎的量。)
2.2 轮胎产量推算
表3 轮胎产量及进出口情况统计
年份 全国橡胶轮胎外胎(单位:亿条) 子午线轮胎(单位:亿条) 进口(单位:万吨) 出口(单位:万吨)
2011 8.32 3.93 11.90 402.17
2012 8.9 4.35 10.70 440.64
2013 9.7 5.83 11.86 499.36
因摩托车胎、自行车胎等产品重量较轻,我们暂且略过不算。我们主要按汽车轮胎外胎来估算,根据子午胎产量中全钢与半钢1:4,全钢胎按均重60公斤,半钢胎按均重12公斤计算,得出子午线轮胎重量。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因子午胎的帘布层数比斜交胎少,胎侧比斜交胎柔软,重量也轻于斜交胎。因此,我们可根据子午化率88%大致计算总的汽车轮胎重量。结论如下表:
表4 轮胎及橡胶制品重量估算
年份 子午线轮胎(单位:亿条) 子午线轮胎(单位:万吨) 汽车轮胎(单位:万吨) 汽车轮胎表观消费量(单位:万吨)
2011 3.93 848.88 964.63 574.36
2012 4.35 939.6 1067.72 637.78
2013 5.83 1259.28 1431 943.5
由上表我们看出,2013年,汽车轮胎的表观消费量达到900多万吨,比原料的简单推算848.88数据更高。也就是说,往后,我国每年大约会新增800-900万吨轮胎,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废轮胎处理压力的来源。
总的来看,且不说现在的废轮胎量到底到不到一千万吨,简单从我国在用轮胎650多万吨,每年大约还会新生产800-900万吨的轮胎量来推算的话,我国废轮胎的处理任务将会一年比一年艰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