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全球安全气囊召回绕开中国市场

2014-03-11中国轮胎商务网

  安全气囊,这一关键时刻事关车主生死的配件,却也成了去年投诉的关键词之一。

  汽车投诉网显示,2013年共接到涉及安全气囊投诉案例为118宗,而其中因事故正面撞击但安全气囊未弹开的案例达40宗,在这40宗安全气囊未弹开的投诉案例中,日韩品牌以18宗占比达45%;其次是自主品牌的16宗,欧美品牌只有6宗。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涉及安全气囊召回的汽车约460万辆,涉及丰田、宝马、通用、本田、日产、马自达、现代、奔驰、大众等品牌,其中,丰田的召回次数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中国地区的召回车辆仅4.5万辆左右,不到全球召回数量的1%。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多有关安全气囊的召回都绕开了中国市场,原因是中国目前在安全气囊评价标准上几乎“一片空白“,而美国、欧洲、日本在安全气囊方面早已有相应的立法。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2月28日做出回应:我国已经制定发布了三项安全气囊零部件产品国家标准,但对于安全气囊评价标准,尤其是在整车匹配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方面,仍需要补充大量的基础试验数据,质检总局在相关科研项目中,已经安排了专门经费对这方面标准研制工作予以支持。

  厂家推卸责任

  在2013年投诉的40宗正面撞击安全气囊未爆案例中,累计死亡人数近10人,伤残近50人,而目前仅有7宗案例得到企业的补偿,8成案例未得到企业的任何补偿,且企业的答复几乎都是“撞击点不对、力度不够“,遭遇意外的车主家属仍在艰难维权当中。

  2013年11月2日2时12分许,深圳的车主驾驶长安马自达3轿车在深圳宝安大道福永新和路口人行天桥路段时,车头与护栏发生严重碰撞。现场护栏受损、车头受损、人员当场死亡。车主亲属表示,气囊未爆开而少了一分安全保护,导致铁管直接伤到驾驶员头部及胸部当场身亡的事故。对此,厂家的回复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车辆本身无关,“车辆碰撞程度达不到气囊展开的条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014年1月1日下午13时15分,王先生驾驶雪佛兰新赛欧途径淮徐高速时,不慎在高速上急打方向盘致使车辆正面撞击路面护栏,造成车辆前部严重损坏,而安全气囊未打开。上海通用4S店的回复同样是“由于没有碰到所谓的撞击点“。

  一位4S店售后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安全气囊没有弹出的情况分很多种,有的是软件出了故障,有的是碰撞位置、方向不会对驾驶员造成伤害,所以没有弹出。如果是软件故障,到4S店做一下测试即可。“

  事实上,究竟有没有达到厂家所谓的“撞击点“,国内并没有相关标准,致使车主投诉无门。

  除了出现紧急事故时安全气囊未弹出,还有32宗安全气囊故障灯长亮的案例、4宗安全气囊无故弹出的案例,另外还有42宗安全气囊游丝、安全气囊感应装置失灵、安全气囊挡板脱落等故障的投诉。

  企业自定生产标准体系缺失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关于安全气囊的生产标准事实上只有两个,即: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不打开。此外,虽然有相关的国家标准,但各个厂家会根据各自供应商的情况,制定自己的标准。“

  上述业内人士还透露,在欧美国家,针对安全气囊有一个专门的“黑匣子“,出事故后可以通过“黑匣子“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从而判断是谁的责任。

  广东省惠州市一位安全气囊供应商告诉记者:“生产的标准一般都是厂家给的,我们只是根据客户要求生产。“至于涉及哪些标准,该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

  除了生产环节的标准,相关的养护标准也没有跟上。据了解,在车辆的正常使用周期内,安全气囊不会发生故障,但是每行驶1万公里至2万公里后,就应该去4S店里检查安全气囊及其附属部件。尤其在使用8年至10年以后,质量就难以保证了,建议更换。

  汽车养护专家解放告诉记者:“一般我们做保养的产品主要是燃油、发动机、还有刹车、冷却等几大系统,安全气囊没有做过太多的保养,因为它只有在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才会弹出。“

  解放解释说,对汽车配件的养护主要是为了使其性能发挥得更好。例如,喷油嘴的辐射较大,养护产品能让油的雾化更均匀,同时车的动力性能更好。

  在东创建国汽车售后体系总经理唐穗威看来,国内消费者对安全气囊的了解也不全面,厂家应多予以引导:“安全气囊确实有保质期的说法,车主理应定期检查,到一定年头就应该更换。但厂家没有把这些写到客户说明里,4S店在这方面也就是做一个常规的检查,不会因为安全气囊过了保质期就提醒客户更换。“

  汽车行业知名分析人士张志勇指出,相关政策标准的缺失主要是国内对于安全气囊的重视程度不高,其出现故障后会对当事人带来何种伤害了解不充分。

  一位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质检总局已经成立了一个安全气囊国标制定小组,比亚迪也是组员之一,具体的标准近期或有望出台。

来源:证券日报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