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90%以上废旧轮胎来自民间个体收购

2014-03-04中国轮胎商务网

  3月3日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其两会提案中表示,随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以报废汽车轮胎为代表的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已成为再生橡胶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统计,2012年我国产生废旧轮胎2.8亿条,总重量1018万吨,数量居世界第一。但经正规渠道回收部分不足50%,90%以上废旧轮胎来自民间个体收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消费规模已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2012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均超过1800万辆,超过日美之和,生产所需轮胎的橡胶消耗量,达到1086万吨,占全球38.8%。同时,我国又是橡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每年75%以上的天然橡胶和40%以上的合成橡胶依赖进口,橡胶资源总体对外依存度超过70%,较石油、铁矿石更甚,远超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警戒线。但天然橡胶国内产量难以明显提升,因为胶树对环境气候和区域选择性强,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空间有限。

  他表示,随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以报废汽车轮胎为代表的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已成为再生橡胶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他建议,应该适度放宽废旧轮胎进口限制,完善相关法规,研究试行给予高资质环保型废用轮胎加工处理和橡胶再生企业收购废旧轮胎的政策引导与贴补机制。

关于促进废旧轮胎加工和橡胶再生工业健康发展的提案

贾 康

  (建议承办部门:环保部 信息产业部 商务部 财政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消费规模已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2012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均超过1800万辆,超过日美之和,生产所需轮胎的橡胶消耗量,达到1086万吨,占全球38.8%。同时,我国又是橡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每年75%以上的天然橡胶和40%以上的合成橡胶依赖进口,橡胶资源总体对外依存度超过70%,较石油、铁矿石更甚,远超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警戒线。但天然橡胶国内产量难以明显提升,因为胶树对环境气候和区域选择性强,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空间有限。而合成橡胶主要材料是石油,每8吨原油只能生产1吨合成橡胶,也无占比提升空间。在资源十分有限的背景条件下,再生橡胶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胶源,每3吨左右的再生橡胶可以替代1吨天然橡胶。因此,大力发展再生橡胶工业对于缓解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带来的资源短缺及紧张局面有重要意义,市场潜力巨大。

  随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以报废汽车轮胎为代表的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已成为再生橡胶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统计,2012年我国产生废旧轮胎2.8亿条,总重量1018万吨,数量居世界第一。但经正规渠道回收部分不足50%,90%以上废旧轮胎来自民间个体收购。当前,这一产业领域的发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虽然国家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可使企业享受部分税收抵免返还,但规范化经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政策情况下,成本仍高于偷逃税款的大量个体商贩,无法与其进行收购市场竞争。二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企业安装高效环保装备,成本中包括了隐形环境成本,收购废旧轮胎时价格也无法与装备成本低因而出价可以较高的小企业竞争。因此,大量消费终端轮胎收不进规范化经营企业和装备好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主要是由个体商贩收购后转卖流向简易加工作坊(其后大都流向胶粉加工、土法炼油等简易加工企业的废旧轮胎,加工生产中又对环境产生了较严重的二次污染),而严格按照国家环境要求生产的企业很难获得生产所需的废旧轮胎资源。

  为促进废旧轮胎加工和橡胶再生工业健康发展,缓解我国资源利用瓶颈和紧张局面并加强环境保护,特此建议:

  1.适度放宽废旧轮胎进口限制。利用国外供给来源,积极促使正规企业能够低价获得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废旧轮胎原料,正常稳定运营。环保部已有核定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企业的制度并定期公布名单,建议在进口废旧物资种类中加入废旧轮胎,参照已有申请审核机制,执行废旧轮胎进口资质及数量限制的管理程序。

  2.制定和完善再生橡胶产品技术、质量标准规范。针对再生橡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由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与相关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和完善再生轮胎加工利用技术质量标准,对环境污染控制、回收利用率、性能指标等形成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以利于以行业标准的执行遏制和减少二次污染、消除安全隐患等问题。

  3.研究试行给予高资质环保型废用轮胎加工处理和橡胶再生企业收购废旧轮胎的政策引导与贴补机制,鼓励和扶持这些企业更积极地以相对高的出价参加收购市场竞争,“吃进”废旧轮胎,产生全社会环保方面的综合绩效。

来源:新浪财经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