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报告:中国轮胎业急需转型升级

2013-05-09中国轮胎商务网

  一、中国轮胎产业转型发展遇到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轮胎产业现状

  中国轮胎产量、出口量、企业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具有较为完备的轮胎工业体系。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轮胎产业大而不强,中国军团整体品牌市场形象处于低端,国际化程度低,没有世界级品牌,技术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社会资源消耗过大。

  (二)主要制约因素

  首次,产品环保法规落后。绿色轮胎一般涵盖无毒无害、低碳节油可翻新等特点,相对于传统轮胎可减小滚动阻力20%-25%,节省燃油5%以上。欧盟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REACH法规;自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欧盟轮胎标签法案,而中国相关产品环保法严重落后。

  其次,有产品环保法规,但执行困难。无内胎轮胎相同情况下相对于有内胎轮胎可节省燃油5%以上。如果全国的卡车轮胎全部切换为无内胎轮胎,每年可节油月14亿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0万吨。中国的轿车子午胎和客车子午胎已基本实现无内胎话,但卡车轮胎无内胎化率与欧美现金国家地区相比仍然较低。目前欧洲卡车无内胎化率已达90%以上,而中国仅约30%。绿色无内胎轮胎是典型的节能环保产品,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轮胎翻新率较低。一条轮胎可以翻新1-2次,一条新的卡车胎成本大约有70%花费在胎体上,旧轮胎翻新即可少投入70%的资源。每翻新一次可使轮胎的总寿命延长1-2倍。中国年产生废轮胎约合900万吨,这和橡胶资源约300多万吨,若能全部翻新再利用,相当于中国5年的天然橡胶产量。翻新轮胎目前在国内尚处在市场导入期,不受用户重视,市场还未充分打开,目前国内轮胎翻新率不足5%,发达国家已达到45%以上,这意味着生产和使用相同数量的轮胎,中国比发达国家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同时还要白白浪费具备利用价值的资源,并随之带来更大的环境污染。

  (三)中国本土轮胎企业运营模式急需转变

  以外贸为例,中国轮胎企业漂洋过海将占总产量42%左右的轮胎卖到外国,价格低廉,与包括本土企业在内的轮胎企业大打价格战,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其中,轿车胎约70%远销海外,价格较世界顶级企业低约50%,2009年遭遇了为国人所知的美国“特保案”。

  二、中国轮胎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在轮胎产业转型发展进程中,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业内有识之士做了大量工作并积极呼吁,但在执行层面遇到客观困难,造成实际上推进缓慢。为加快国内轮胎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轮胎产业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REACH法规和中国轮胎标签法。国家针对轮胎翻新出台很多支持政策,但目前轮胎翻新在产业链上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处于“两头受困”的发展状态,其中一个制约因素是,新轮胎在制造时就存在质量问题,国家对新轮胎的可翻新性又缺乏强制性技术质量标准。

  (二) 积极呼吁出台激励政策。此次“两会”期间,提出《关于设立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卓越贡献奖的建议》,主要是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激励政策,加快推荐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对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敢于担当、率先行动并趉突出贡献的企业,授予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卓越贡献奖,并给予获奖企业财税优惠政策支持。

  (三) 积极培育开发杜仲橡胶资源。中国天然胶自给率低,80%依赖进口。杜仲树是中国特有的树种,杜仲橡胶是除三叶橡胶之外世界上唯一具有开发前景的优质天然胶资源,但目前在研发和推广上遇到了困难。

  (四) 其他思考和建议。首先,轮胎企业应加大关注“新四化”重工业化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推进,既体现以人为本,又对制造过程质量的提升有帮助。建议相关部委牵头制订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评价的指标和体系,并设立工业化进步奖励基金。

  其次,轮胎企业应积极转变对外贸易方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该报告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2013年会员大会”资料整理,作者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分会理事长、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

来源:轮胎世界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