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过了4月的橡胶业正迎来一场胜负可见的“杀局”。
“橡胶圈每5年一个轮回,大部分的贸易商会倒在轮回里。”山东青岛保税区北京路上的一幢写字楼里,橡胶贸易商孙一东(化名)面对记者显得颇为悲壮。眼下,他所说的轮回正在来临。
4月26日,青岛保税区的橡胶总库存正式超过37万吨,这是一个新的峰值,也是一个让春节前大批囤胶豪赌的现货贸易商倍感心痛的数字。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融资胶,或者叫死货,因为它们已几乎无法流动。而比显性库存更可怕的是隐性库存,如果算上上期所的交割库、压港的现货、在途的船货、国内胶水的开割和积压在东南亚产胶国的成品,整个橡胶行业的总库存可高达百万吨以上。
高库存伴随着价格的雪崩。去年,橡胶花了半年时间才涨了700美元,却在今年春节过后的2个月内就跌去900美元,其间没有发生过一次像样的反弹。贸易商们最怕见到的一幕发生了:“每个人都在失血。几乎大部分贸易商的结款周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还有一部分公司干脆选择了违约。”
“在青岛的一些银行,现货已经不能融资了。银行就是这样,在橡胶的泡沫越吹越大时,它反倒会拼命帮你放大资信,可一旦泡沫开始挤压,你真正缺血濒死的时候,它却会第一个站出来抽贷。”孙一东说。
畸高的库存
在云集着数十家物流仓储公司的保税区内很少看到货车,这是一件奇怪的事。
一家仓储公司的负责人解释说,没车是因为保税区的橡胶现在根本不动。旧橡胶发霉长毛了也没人买,新橡胶则根本没地方入库,“大客户们出点货也会要求给继续留着地方,因为后边马上还会有货进来。”
如今在保税区的物流园走上一圈,会发现家家仓库的外面都露天堆放着小山一样的橡胶。因为仓库内寸土难求,那些不能入库的新胶只能滞留在港上,有时半个月才能停靠卸货,一度发生船货“堵港”的现象。堵港造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因轮船返航时间延误,发货方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橡胶也被积压至满库,无奈之下只能调整开工率,连发往中国的发船周期也从1周一班延长到3周一班。
“2006年的时候,保税区有个几万吨库存,大家就觉得不得了了。可现在,高库存已然成了常态。”青岛国际橡胶市场总经理张浩称。
在青岛保税区,最早做橡胶贸易的公司只有几十家,如今增至三四百家。今年3月开橡胶年会,会场内1000人、会场外1500人,连越南代表都有二十几个。诗董橡胶总经理李世强感慨地说:“不是橡胶过剩,是我们自己过剩了。”
橡胶上演着库存悲剧,处于产业链终端的轮胎厂商却暗自窃喜。从2012年开始,山东的轮胎厂商一改存冬货的习惯,用多少买多少,随用随买。因为人人都知道保税区仓库有30万吨现货随时可拿,“那就是不花钱的仓库”,至于远期船货订单,则是根本不订了。
在张浩看来,高库存也和贸易商们的操作手法有关。“这两年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是一路走低的,很多贸易商出现潜在浮亏以后,还在不断地补入低成本货物,以期解盘解套,结果持仓量越来越大。你做我做大家做,形成库存的畸高。”
对此孙一东并不否认,但他认为也不全是贸易商的错,去年他们就都被国家的收储给“忽悠”了:“2012年橡胶丰产大周期开始,供大于求,胶价的下跌已成定局。然而国储却忽然在24600元买进,推高了胶价,让原本该按时破灭的泡沫又得以续命。”
中国的橡胶一直都是靠进口,贸易商们怎么也看不懂国储替海外产胶国抬轿背后的逻辑。尽管看不懂,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场赌起了这波行情。事实证明,该来的早晚会来。
春节前的两个交易日,买红了眼的多头还来不及止盈,就被急跌的1000点挫掉了锐气,春节后的暴跌更是把跑得慢的贸易商集体套在了里面。“货押在手里没办法,到了港只能入库。”
有分析师在3月时算过这样一笔账,彼时国内的库存橡胶估值约为110亿人民币。如果将仓储和人员等成本按8%计算,那贸易商们光是贮藏橡胶,每年就要花掉9个亿,在这种情况下,盈利根本无从谈起。
意外终于发生。3月7日,保税区的尚世通物流仓库发生大火,2000吨橡胶化为灰烬。其后,保税区的所有仓库被要求清理整顿,留出消防通道。广通仓库甚至贴出室外堆放货物十日内清出以及库龄一年橡胶清库等要求。
“这件事给贸易商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如果全按广通这个标准,那保税区至少有17万吨货要被清。那段时间贸易商们纷纷在港上抛货。很多下游的工厂趁火打劫,杀到很低的价格在港上提货。”孙一东说。
高库存正在演变成一场危机,并且拉响了产业链的警报。记者在一些胶厂了解到,现在收购胶水已经开始变得困难。胶农因为价格低,上岗割胶的积极性已经大减。对他们来说,1.5万元就是成本价,再低就只能停割了。而在泰国,低迷的胶价已经导致南方地区经济的衰退。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