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米其林轮胎的7号丰田混合动力赛车TS030(车手Alexander WURZ和Nicolas LAPIERRE)在上海6小时分站赛的胜利标志着本赛季结束,与此同时,米其林公司对本季所取得的成果十分满意。除获得了世界耐力锦标中三个组别(LMP1、LMGTE Pro以及LMGTEAm)外,米其林也在6月中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收获了第15个连胜,同时在美国勒芒系列赛(ALMS)的P1原型车组和GT组别冠军收入囊中,与奥迪(R18 e-tron Quattro 和 R8 LMS)在今年的24小时赛(勒芒,斯帕和纽伯格林)中更是获得大满贯。米其林在本赛季的另一个亮点是尼桑-三角翼(NISSAN-DeltaWing)在上周末的小勒芒(Petit Le Mans)为其收获第五名。该未来型原型赛车得益于采用的超窄、轻量米其林轮胎,这种轮胎完全贴合该车独特的技术特性即:赛车重量降低50%,燃油消耗降低50%,更少的空气阻力,且所需动力输出仅为目前原型车的一半。
米其林在各项赛事中获胜的秘诀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分别是采用尖端科技的合作车队、耐力赛最好的车手以及协助成功一臂之力的米其林轮胎。在赛车运动中,绩效表现总是赛车、车手和轮胎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这就是为什么米其林一直与合作伙伴们紧密合作,共同参与赛车发展领域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因如此,使米其林轮胎能够适合不同的赛车以及适应各种不同的驾驶风格。
米其林全球赛事总监顾鞍龙 Pascal COUASNON 回顾了公司2012年的耐力赛事活动:“米其林与合作车队多年来合作愉快,像JOEST/奥迪车队,AF CORSE/法拉利车队, LARBRE COMPETITION/CORVETTE车队,REBELLION车队和 MUSCLE MILK PICKETT车队,我们共同在世界顶级耐力赛事中刷新纪录,我要恭贺并感谢他们所有人与我们并肩前进。在此,我想强调丰田-TMG卓越非凡的表现,他们在回归耐力赛的首个赛季已经获得三场分站赛的胜利,还有FELBERMAYR-PROTON/保时捷车队在斯帕分站赛和富士分站赛中获得优胜成绩。我相信本周末的上海6小时将在这些杰出车队之间的更为激烈的角逐中为2012 世界耐力锦标赛划上圆满的句号。”
米其林参与赛事运动更注重比赛规则,尤其像耐力赛中对轮胎要求非常严格,正因如此,使得各个轮胎厂商对产品进行创新并更有效地服务于赛车运动。米其林在赛事中获得骄人的成绩得益于轮胎制造商之间展开竞争。
“米其林参与赛车运动有三个原因”顾鞍龙解释说。“首先,这是我们向超级车迷们展示轮胎质量的平台,他们中的大多数像敏锐的车手们知道轮胎的重要性。他们被称为‘追求极致驾驶乐趣者’,因为驾驶愉悦往往是人与车之间关系的根本。米其林把赛车运动作为检验技术的宝贵测试平台,这样有助提升研发成果应用到民用轮胎的速度。我们的轮胎专家们能够采用最尖端的模拟工具开发新的技术,在极端苛刻的世界赛车运动中进行检验。最后,但同样很有意义的一点,我们致力于赛车运动背后的第三个原因是它让我们有机会与业余车队组别合作,为他们在世界各地的赛道上提供最好的轮胎以及最优质的服务。”
米其林集团的全球战略也将赛车运动视为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商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2012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海6小时分站赛为米其林提供唯一的一个在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展示轮胎优异性能的宝贵机会,人们需要更具安全、更长里程和性能表现出色的轮胎产品。
此外,米其林集团在中国沈阳加大投资建设现代化的新厂。沈阳新工厂主要生产低滚动阻力的绿色环保轮胎。该工厂生产轿车与轻卡轮胎(2012年9月投产),远期目标年产量达到一千万条。同时,新工厂还将生产卡车轮胎(将于2013年7月投产),年产180万条轮胎。
最后,通过米其林绿色X挑战赛(MICHELIN GREEN X CHALLENGE),米其林继续展示轮胎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在赛道上同样可以两者兼得。得益于米其林在1992年发明的节油环保轮胎,米其林帮助车辆降低了燃油消耗,同时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安全,更长里程和更坚韧的轮胎产品。“热烈祝贺获米其林环绿色X挑战赛胜利的Tom KRISTENSEN 和 Allan McNISH(2号奥迪e-tron Quattro)在本赛季取得8站7胜。他们的成绩突显了在世界耐力锦标赛中使用奥迪柴电混合动力的价值。这个解决方案即能为未来提升能源效率也能减少赛事对环境的影响。”顾鞍龙强调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