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2年1月份,浙江省进口天然橡胶4120.2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40.2%;价值1144.9万美元,减少60.1%;进口均价为每吨2778.7美元,下跌33.2%。
一、1月份浙江省天然橡胶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1月份当月进口量价齐跌。浙江省天然橡胶进口量和均价在去年的高位运行以后,从去年末开始均有所回落。其中月度进口量从去年5月的低点4182.6吨上涨至10月达到2011年的最高点2.1万吨,之后冲高回落,在今年1月份骤减到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4120.2吨,同比减少40.2%,环比减少50.6%。与此同时,月度进口均价也在2009年1月的最低点每吨1131.5美元开始一路走高,在2011年4月上涨到自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每吨4723.5美元,随后震荡回落,持续走低,今年1月份再次跌至每吨2778.7美元的低点,同比下跌33.2%,环比下跌6.7%。
(二)一般贸易进口占据主导,加工贸易进口大幅减少。1月份,浙江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天然橡胶2925.8吨,增加5.1%,占同期浙江省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的71%。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128.9吨,骤减71%,占27.4%。
(三)全部自东盟进口。1月份,浙江省进口天然橡胶全部来自于东盟。其中,自泰国进口3293.7吨,增加51.8%,占同期浙江省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的79.9%;自印度尼西亚进口766.1吨,减少46.5%;自越南进口40.3吨,大幅减少97.1%。
(四)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口主体,私营企业进口快速增加。1月份,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天然橡胶1451.5吨,减少74.1%,占同期浙江省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的35.2%。同期,集体企业进口1463吨,增长97.2,占35.5%;私营企业进口1085.2万吨,猛增1.4倍,占26.3%。
二、1月份浙江省天然橡胶进口量价齐跌的主要原因
(一)宏观经济走势不乐观影响天然橡胶进口。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通胀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抑制国内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我国将会继续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这使得国内轮胎行业的投资增速放缓,从而降低天然橡胶贸易商的进口热情;另一方面,随着欧美债务危机持续扩大,全球经济发展不明朗,多家银行机构对主要国家经济的预期纷纷做出下调,这使得人们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情绪增强,这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人们对天然橡胶市场前景的信心,从而导致国内天然橡胶进口量的下降。
(二)供需关系逆转以及合成橡胶价格下跌带动天然橡胶价格回落。随着东南亚割胶旺季的结束,2011年东盟各主产区橡胶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产量好于预期,泰国在经历了雨水灾害以后,割胶作业也恢复良好,稳定增长的供应量导致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高位回落。与此同时,市场对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悲观情绪加剧,全球股票和原油市场的下挫,增加了观望态度,导致合成橡胶市场整体气氛低迷,价格持续走软,去年10月份以来,国内丁苯橡胶和丁基橡胶现货价格分别下跌3.9%和8.2%,至22200元/吨和22500元/吨,其中丁苯橡胶价格一个多月以来累计跌幅达到30.6%;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同属橡胶原料,是汽车轮胎制造工业的相互替代品,两者价格有很大的相关性,合成橡胶的价格下降进一步拉低天然橡胶价格。
(三)节假日因素降低了国内市场短期需求。由于1月份正值中国的传统新年假期,国内下游各生产企业暂时停产或减少生产规模,国内各大贸易商在节后才重返市场采购;而同时缘于国内青岛保税区库存仍处在25万吨的历史高位,为了尽快消化库存,贸易商低价求售,因而国内橡胶企业多从保税区购货,从而减少了对国外市场进口的需求。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对外依存度高,定价话语权缺失,影响下游产业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与进口国,约占全球天然橡胶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仅60余万吨,自给严重不足,进口依存度较高。近年来,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主要产胶国建立价格同盟,控制市场价格;越南从2011年12月8日起,分别对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征收3%和5%的出口税,这使国内下游产业发展陷入被动。与此同时,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橡胶下游产品轮胎的产量将达5.6亿条,仅此一项对天然橡胶的年需求量就超过330万吨,加上其它行业的需求,2015年我国天然橡胶需求将达480万吨以上。届时,我国天然橡胶的实际产能与需求相比,缺口仍将在80%以上。一旦国际产胶国采取联合行动抬高胶价,我国将面临被动接受的局面。
(二)国内外价格出现倒挂,贸易商资金压力严峻。去年上半年天然橡胶价格从高位震荡回落,国内不少橡胶贸易商看好橡胶价格走势,积极从国外进口,而到了10月份橡胶现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国内外橡胶价格出现倒挂,不断到港的橡胶现货使大量贸易商被套牢,造成天然橡胶大量囤积,贸易商资金压力严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