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分析发展形势 全力推进轮胎产业新型发展战略
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2010年会员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范会长、郝社长,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支持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领导下,我们很高兴在威海迎来了全国各地产业界的朋友,召开2010年度会员大会。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橡胶轮胎产业以往较快较好发展的基础上召开的。回顾过去我国橡胶轮胎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瞻望未来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今、明两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在新的时期继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调整好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变好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键。今天,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做一次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认真分析发展形势,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全力推进轮胎产业新型发展战略。
一 、回顾我国轮胎产业的过去与分析其现状:
我国轮胎产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较长时期内处在低水平徘徊不前的发展期,始终在低端斜交胎产品领域行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斜交胎产品逐步由中小规格系列向较大规格的载重胎系列转变。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子午胎已经占较大比重以后,我国才开始逐渐研发子午胎。改革开放又推动了我国轮胎产业的发展,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子午线轮胎才开始了从无到有的逐步发展过程。特别在“八五”、“九五”时期,年均增速达到38%,到2000年总产量达到近3000万条,其中出口1059万条,占36%。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间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和产能转移,又进一步推动我国轮胎产业发展的全面加速。在近十年间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其表现:
一是产业规模扩大的步伐加快。年均在18%的增长速度,2009年,国内汽车轮胎总产量达到3.8亿条,今年预计可达4亿条,占全球总产量的近1/3。
二是基本完成了从斜交胎到子午胎的升级换代过程。产品子午化率达到80%,并形成大中小规格和轿车胎、卡客车胎、工程胎、巨胎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系列较为完整的格局。子午胎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近70%。
三是内外贸两个市场同时发展。60%的产品在本土市场销售,40%的产品提供对外贸易。特别入世以来,出口保持了年均18%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出口国。
四是制造技术不断有新的进步。轮胎生产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一些跨国公司也开始购买国产设备。
五是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国有、外资、民营等多种形式并存,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行业发展。近五年来,外资在我国轮胎产业投资增加了近30亿美元,投资额度和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目前,外资品牌企业工厂总数达30家,生产能力1.5亿条。
以上这些变化说明:我国轮胎产业正处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进程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带动下,轮胎产业获得了较快成长。特别近些年来,我国更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这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我们上下游产业都造成了剧烈冲击。目前经济危机尚未过去,在全球经济回暖过程中,我国轮胎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轮胎产业的从业者,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全球视野、全球思维,认真观察和研究全球经济的发展规律,把自身放到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大环境中去比较、考量和再定位,才能走好与全球经济共舞的道路。
二、建设新的生产力模式是我国轮胎产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2008年以来,起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乃至生存危机,在实体经济领域,使汽车产业和轮胎产业都受到重创。以美国“轮胎特保案”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进一步给我国轮胎产业造成很大冲击。作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出口国,在这种情形下,产生一定程度的“外贸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用全球化的眼光来看,真正需要认真反思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质量和方式”问题,才是我国轮胎产业发展的内在矛盾,在经济危机中进一步显现出来,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和定位,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其经济质量,建设新的生产力模式,作为我们今后的头等大事来认真对待。
(一)在看到我国轮胎产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同时,务必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是产品本身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与国际品牌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我们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销售,高端市场则被国外品牌所主导。以轿车和轻卡子午胎为例:2009年,国内轿车和轻卡子午胎产量约为2.4亿条,其中外资约占75%。外资品牌在15吋以上的轿车和轻卡子午胎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内品牌又主要集中在12、13、14吋等小规格产品上。
二是品牌水平的差距。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上的“拼价格”现象十分严重,给消费者较深的“廉价低质”的印象。在美国市场上,同样规格的一条轿车胎,国内品牌卖48—50美金,可国际知名品牌则卖到170美金以上。国外企业在国内做贴牌生产,同一条生产线上做得产品,比本土品牌高出50%的价格。本土品牌轮胎,只有极少数进入外资品牌汽车的配套体系,出口则绝大部分供应替换胎市场,配套几乎为零。
三是生产力的差距。技术同质化、装备同质化,以致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新增产能主要是现有水平的简单复制,过度依赖资金能源的投入和密集的劳动力进行外延式扩张,生产力粗放滞后。与先进的跨国轮胎公司相比,我们在开发应用新的轮胎制造技术,提升装备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水平,提高轮胎制造精度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竞争力水平明显较低。
四是创新能力的差距。世界排名前列的轮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轮胎试验场,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人才和智力资源,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我国轮胎产业长期以来将主要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生产制造领域,技术研发的软硬件水平较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低,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上处在较为水平,产品开发周期长。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轮胎试验场。
五是经营思想的差距。我国本土的不少轮胎企业长期以来把精力集中在以“拼价格”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而不是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有的甚至以缺失服务、牺牲质量进行超低价位销售,来寻求单纯量的增长。对近年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贸易磨擦不断增多,我们在应对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目前在大多数产品的价值构成中,制造成本比重大,技术“含量”低,服务增值少。而在制造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主控地位,在原材料成本中天然橡胶又占主导地位。在国内天然橡胶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0%及以上的情况下,产生了我们整个轮胎产业对国际天然橡胶市场高度敏感和高度依存的局面。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设厂,大部分是在收购国内老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十几年来,虽然一直在改建、新建工厂,大规模地转移生产能力,但对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高水平的制造技术、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并没有随之主体转移。因此,连同外资企业在内,我国轮胎产业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然有较大差距,与我们的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相比是不同步的,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二)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危机的考验,我国轮胎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拐点”上,面临着推进新型发展战略的使命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不断强化和深化。我国轮胎产业只有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因此必须在做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大。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发达国家在轮胎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层出不穷,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轮胎产业也在快速成长,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米其林、普利司通近期都宣布了在印度的新增投资计划,米其林将投资5.8亿欧元在印度南部建立一个新工厂,普利司通将投资500亿日圆在印度西部建设第二座工厂。倍耐力将向巴西工厂追加投资2亿美元增加产能。)针对这种格局,我国轮胎产业的发展重点已经不再是“数量”,而是加快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品牌和效益,尽快确立在全球轮胎产业布局中新的产业优势。如果仍然停留在现有的层次和水平上,我们的发展必然会走弯路。
当前经济危机尚未过去,面对这场罕见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反思,并力图在危机中获得新生。人们已经认识到:靠激进的“泡沫化”的虚拟经济创造不出能带来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普遍的社会福利,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社会财富,要依靠生产力的不断创新。为此,各国政府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危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国家长远国力的重中之重。尽管财政赤字不断加大,发达国家的科技预算不减反增。美国2010年的政府科研预算比2009年增加6.7%;法国政府保证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研发投入增长40%的目标;韩国政府2010年的研发预算增长10.5%。奥巴马政府把新能源作为复兴美国经济,引领美国发展的支柱产业,承诺在三年内将可再生能源产量增长一倍;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更是把发展清洁高效能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投入高达433.5亿美元作为开发资金。
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又做了进一步地阐述和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增长30%,“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对于引进外资,总理在报告中指出:“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等各类功能性机构,鼓励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轮胎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技术升级,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知名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由“加工增值”向“设计增值”转变,由“生产型增值”向“服务型增值”转变,由“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打造轮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力模式。
三、用知识创新的力量加快推进轮胎产业新型的发展战略
(一)轮胎产业新型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建设“低碳、绿色、环保、高效”的生产力
当前,全球近70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各国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行动,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依靠科技创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创造、发展更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迫在眉睫。汽车和轮胎产业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与资能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高度相关,其未来发展首先要解决的课题,就是实现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安全高效、节能环保为主要特点的“绿色轮胎”是国际轮胎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轮胎”采用新技术配方设计,比一般子午胎滚动阻力又能降低20-30%,节油2-4%甚至更高,行驶里程提高35%,每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0克左右,同时更加安全可靠。如果国内轿车全部配装这类产品,每年可节约汽油消耗最少在41万吨以上,减少氧化碳排放300万吨以上。跨国公司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研发“绿色轮胎”,除改进配方外,还在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轮胎的抓着力、舒适性、操控性等安全性能,实现轮胎行驶过程中的动态智能监控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目前,各大国际品牌都已经把“绿色轮胎”、智能轮胎、安全轮胎的普及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目标,这也是我国轮胎产业继实现子午化后的又一个新的战略目标!
对绿色轮胎产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立标准和法令,采取强制性的技术规范。欧盟的REACH法令对轮胎中的有害物质——多环芳烃油的含量规定每公斤产品小于1000毫克,在2005/69/EC指令中,则又对多环芳烃油的含量指标压缩了100倍,并规定2010年开始销住欧盟的产品全部使用环保芳烃油。2009年的7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一项有关车辆通用安全的法规,该法规对轮胎的滚动阻力、滚动噪声和湿地抓着性能规定了最低要求。为了减少公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消费者选购更加节能、环保、安全的轮胎,2009年11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又通过了另外一项法规,要求从2012年11月1日起对市场上的轮胎加贴标签,标明轮胎的燃油效率等级、湿地抓着性能等级以及外部滚动噪声等级。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局也在2009年6月颁布条例,规定了包含滚动阻力、湿地牵引、胎面磨损的等级系统。
(二)加快推动知识创新,用科技的力量发展轮胎产业新的生产力
如何在后危机的过程中使经济的发展走在前面?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强化科技创新机构的职能和加大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我国政府为实施国家创新工程,在广泛的产业领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的建设。近期,在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石化协会的支持下,我们轮胎生产企业、橡胶机械企业、原材料生产企业和有关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的代表也发起成立了“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轮胎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动我国轮胎产业在新产品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工艺技术、核心装备技术、信息化控制技术等领域进行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此,建议我们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快完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及其软硬件设施,建设行业轮胎试验场,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逐步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测试等方面的差距。
2、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面向全球市场,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子午胎新产品开发。主攻方向:一是高效节能环保型新产品;二是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轮胎产品;三是开发具备高安全性能的轮胎产品。
3、积极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
瞄准国际先进的轮胎制造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装备的国产化技术水平,对信息化与自动化进行高度集成,开发柔性化制造系统和模块化制造技术。
4、推行“绿色制造”
建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生产制造模式。积极采用清洁新能源、可再生资源,提高轮胎生产过程中各种资能源的利用效率。对生产现场的烟气、异味和噪声进行生态化处理,达到作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双改善”。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积极呼吁国家尽快出台《轮胎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我国轮胎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对那些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高碳、高排放,扰乱市场的落后产能以市场法则、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尽快加以淘汰。统一制订轮胎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消耗等方面的技术性规范和强制要求,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外商投资门槛和出口贸易门槛,减少对国内资能源的浪费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危害,提升我国轮胎产业的国际品牌形象。
6、大力发展轮胎产业循环经济
在消费者中积极推行科学地使用和保养轮胎,倡导和推进使用“绿色产品”的消费文化。上下游通力合作,积极研究应用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清洁环保、健康安全的新材料。除技术需要,严格禁止废旧轮胎进口,主要立足于消化我国本土日益增多的废旧轮胎资源,积极推进轮胎翻新产业发展,促进废旧轮胎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再利用。
7、实施天然橡胶中长期发展战略
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的天然橡胶消耗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3,78%依赖进口。目前不少产胶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产业平台用以实施供方价格联盟策略。我们应做好战略应对:一是可以仿效这种做法,搭建我国的橡胶轮胎产业界的需方战略合作平台,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保护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向国家建议加大天然橡胶战略储备,促进市场平稳发展,不产生大起大落,既保护胶农利益,又保护了橡胶轮胎产业的健康发展,达到“双赢”;三是为缓解国际天然橡胶资源长期匮乏的局面,积极向国家建议,支持多渠道的橡胶资源开发利用,培育战略性绿色新兴产业。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轮胎产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在总量仍保持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的任务。让我们团结起来,创新发展,为推动我国轮胎产业走向新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以上发言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丁玉华
(2010年4月15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