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三一:中国民营重工的三次宝马展之行

2010-04-20中国轮胎商务网

  2010年4月19日,为期一周的第29届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零部件博览会(又称慕尼黑宝马展展会),在德国新慕尼黑商务会展中心正式开展。三一携泵送、起重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挖掘机械7大类26台产品参加了这一工程机械领域最大规模的综合展会。

  展会中,三一4500多平米的参展面积,占整个中国军团参展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为中国参展企业之最。


三一宝马展现场

  从2004年,三一以5台参展产品,500平米的参展面积,首次在德国慕尼黑BAOMA展这条“星光大道”上烙下自己的名字。到2010年,三一第三次参加德国宝马展时,26台参展产品,4500平米的参展面积这一变化。其中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这家民营重工企业迅猛的发展势头,而且是中国企业快速推进国际化步伐,向世界一流标杆企业看齐,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制造”中的三一元素

  如果说即将上演的世博会是一次国家之间的“舞会”,世界各国纷纷以一种理想的模样,粉墨登场。那么,于4月19日举行的,作为世界第一展会的德国宝马展展会,更像是一次比拼国力的“运动会”。在这里,没有浓妆艳抹,只有代表一个国家最为先进制造能力的企业,用自己最为骄傲的产品,在暗暗较劲。

  作为铸就中国经济腾飞“脊梁”的装备制造业,其中国军团征战德国宝马展的历程本身就反映了中国制造的蜕变。

  自中国军团1992年开始参展慕尼黑BAUMA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以来,1995年只有一台装载机主机参展。

  2004年第27届慕尼黑博览会总展出面积为60万平方米,但中国军团的28家展商只申请到了1700平米的参展面积,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中国展商的参展面积仅为60平米左右。以致当年负责展会组织的一名工作人员回忆:“那个时候可能更像是摆地摊”。尽管如此,三一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重工企业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一面旗帜,当年还是拿下了500平米的参展面积。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产品技术。各类产品始终是宝马展会上的主角。在2004年,三一拿出了SY5420THB-48型混凝土泵车、HBT60C型混凝土拖泵、PQ190型平地机、YZ18C型振动压路机、SY200C型履带式液压挖掘机5台产品。当时有媒体评论道,5台产品在卡特彼勒等世界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巨无霸”面前可能不算什么,但却展示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眺望世界一流工程机械水平,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平的信心与决心。

  2007年第28届宝马展中,中国展商以10000多平米的展位面积在世界同行中初露头角。这次展会,三一在近3000平米的室外展区,将包括66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37米智能泵车、世界首台全液压平地机在内的6大类共19台全新产品推到了近50万专业观众的面前,接受他们挑剔的眼光。在这些全新产品当中,66米泵车、150吨履带吊、SM250旋挖钻机、正面吊运机都是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其中三一自主创新研制的当时世界最长臂架泵车——66米泵车更是惊艳慕尼黑,让众多国际同行开始重新审视 “中国制造”形象。

  同样在2007年,三一6000万美元投资美国建立研发制造基地,向北美销售大型工程机械装备的举动,更是让人瞩目。“在西方人的印象中,‘中国制造’似乎只是轻工业产品的代名词,而在重工产品,特别是建筑工程机械产品市场上,却很少听到“中国制造”。现在,来自湖南的三一改变了这种状况。”当听到三一投资美国这一消息后,凤凰卫视如此评论。

  三年后的今天,三一携带着7大类26款明星产品,在占整个中国军团参展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的参展面积中,以产品的多样化、品质的优越性以及服务的可靠性再次征战这一世界第一大展会,其中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沥青水泥砂浆车等产品再次凸显了中国制造的崭新形象。

  企业强,则国家兴。怀抱“产业报国”信念的三一,无疑更能诠释这句话的真正分量。

  三一产品的领军力量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三一的发展,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的有机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三一的今天,也不会带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今天的活力。

  此次展会,三一再一次让人们领略了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中国工程机械制造水准继而带动行业发展的实践成果。

  在26台三一参展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一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推出的72米世界第一高度泵车。

  72米,不仅代表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标志着中国牢牢掌握了世界混凝土泵车的最尖端技术,站在世界泵车设计和制造领域的最前沿,引领了行业的技术发展。

  从上次德国宝马展展出的66米泵车到这次宝马展上独领风骚的72米泵车的成功研发,三一仅用了一年时间。臂架最长和混凝土泵送速度最快两项世界第一以及十多项高新技术的应用,使72米泵车具有超越同行业的性能。而这一切都说明了三一混凝土泵车基础技术研究的成熟,正是有了技术的成熟,才让三一总是处于行业的领军位置。

  臂架技术是混凝土泵车的一项关键技术,以前一直掌握在德国人、美国人手中。三一通过艰苦的自主研发创新,终于在1998年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37米长臂架泵车,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经过十年的发展,三一泵车臂架从37延伸至72米,以三一为代表的国产泵车已完全取代进口,三一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车制造基地,年产泵车达3000台。

  混凝土泵送产品在奠定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其他类型产品也毫不示弱。在本次宝马展中,三一挖机派出了“六员大将”,是仅次于7台泵送设备,参展产品最多的产品类型。

  挖掘机被誉为工程机械行业中“皇冠上的明珠”,是工程机械行业中少数几个能体现一个企业制造能力的可以成批生产的机械品种之一。

  在开发挖机之初,三一高层就曾争论过究竟是学韩国还是学日本的问题。挖掘机从无到有,开发难度大,学习韩国似乎更符合现实。学习日本意味着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难度可想而知。

  “只做到韩国的水平就是失败。”梁稳根一句话让三一挖掘机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注定了未来的出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标杆的高度注定了品质的高度。三一挖掘机的发展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有了发展之初的高标杆选择,成长壮大后才成为别人学习选择的高标杆。

  2008年,三一成功推出“神州第一挖”200吨挖掘机,在2008年上海宝马展上获巨大成功,三一重机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五家能够生产200吨液压挖掘机的生产厂家。同时,三一挖机还开发了85吨全球第一长臂挖掘机,形成了从6.5吨到200吨的全系列挖掘机产品,以及以SY215C、SY235C为代表的明星机型,大大提升了三一挖掘机品牌。

  除此之外,三一沥青水泥砂浆车也首次亮相德国,该产品自诞生之日起,便赢得了来自德国的赞誉。三一沥青水泥砂浆车先后通过德国博格公司及慕尼黑大学的160项试验检测。在沥青砂浆车领域具有权威地位的德国公司放弃了自己的产品,转而购买三一新型沥青水泥砂浆车。

  除混凝土机械的领军地位以外,三一的履带起重机械、桩工机械也成为中国第一品牌。目前,三一已拥有从50吨到1000吨级,共计13个级别17个型号的履带起重机系列产品,亚洲最大吨位的1600吨履带起重机正在与广东火电合作开发中;创造了世界上钻进最深的旋挖钻机。较晚进入的三一汽车起重机发展势头迅猛,从2007年的名不见经传到2009年的国内排名第三,从25吨产品的艰难投产到1000吨起重机的顺利下线,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内生增长的路子。而千吨起重机,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国的利勃海尔和三一具有这种研发、制造能力。

  丰收全球的独特路径

  如果将“一”字竖在“三”字的中间,可以是一个“王”字,也可以是一个“丰”字。对于三一来讲,如果没有那上冲下突的不断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 “走出去”,而是局限于条条杠杠,仅仅盯住国内这“一亩三分地”,那最多只能成就一个“王”者。但如果善于突破,通过不断创新,勇于“走出去”,去与国际上诸如利勃海尔、卡特彼勒、大象这些大腕一较高下,那就是一个丰收全球的企业。“只有实现了全球化的三一,才是成功的三一。”梁稳根这样说到。

  “国际化战略的全部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际上,三一不管是依靠自主投资,到国外直接建厂,还是对投资时机的把握,适时完善全球布局,都显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其本身就能为中国民企提供了另一个企业国际化之路的生动样本。

  “自主直接投资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思路规划他的发展。我们在海外新建研发制造基地,承受的风险比较低,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外一种思考,我们也在积极探索。” 向文波曾经说到。

  更为具体的事实是,作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机械制造企业,三一采取的直接投资不是到国外办一个销售公司,或者一个技术开发公司。而是像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一样,采取了直接投资办厂,建立研发制造基地这一独特模式。

  建立研发制造基地的最大好处在于,“投资的规模与进度,完全由自己控制”。条件好,可以上进度;条件恶化了,则可以缓一缓。同时,可以根据投资目的地的人力资源、制造成本等条件,对研发与制造各有侧重。

  从三一目前已经投资的四个海外目的地来看,“美国和德国基地偏重于研发,巴西、印度基地更偏重制造”。

  如果把兼并与收购理解成“把被人已经养大的孩子收养过来”,那么三一这一直接投资办厂的模式就相当于利用当地一方水土,“把自己的孩子一手带大”。在“孩子”身上培植下自身品牌内涵的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消化不良”或者“水土不服”的经营风险。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进程中,虽然目前收购已经一剑封喉,但吉利是否能够有效整合、最后完全消化沃尔沃的优势资源,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成都的海信集团在非洲成功地办了电视机工厂,则成为了在中非论坛上受到广泛注意的一个成功案例。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三一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其对投资海外的时机选择更是耐人寻味。其中三一把握策导向与市场机遇的能力显露无疑。

  2006年,在中国国家主席锦涛和印度总理辛格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和印度共同签署了《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两国府将鼓励双方的相互投资,互为投资者提供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保障双方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机遇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11月22日,中印协定签订。11月23日,三一印度公司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府签订了6000万美元投资印度,建立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的合约。这既是三一迈出在海外投资建厂的第一步,又成为了中资企业在印度签订的首个投资项目。同时,这一项目成为了中国与印度加强经贸合作的一个有力见证。

  “主席的出访加速了印度当地府对三一投资印度项目的审批速度,直接催生了这个项目。” 梁稳根坦言。

  2009年,金融危机正酣。三一1亿欧元投资德国。谁都没有想到在金融海啸致使众多企业倒闭、人人自危的时候,三一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民营企业会用一亿欧元去投资一个欧洲发达国家。

  时值家宝总理出访欧洲,在被誉为中国对国际会的“信心之旅”中,中德两国府所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当时,有6个重大项目特地安排在德国总理府签约,其中5项均为德国对中国的投资,三一的投资项目为仅有的中国对德投资项目,因而得到了两国府的高度重视。

  2010年初,金融危机阴霾仍未散尽,三一与巴西圣保罗州府达成了投资2亿美元在圣保罗州建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的意向。业内人士称,继印度、美国、德国之后,三一再次落子巴西,在其全球版图画上了重重一笔,标志着其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已初步完成。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投资,显示了三一推进国际化战略的眼光与决心。在这次德国宝马展上,三一产品的世人面前的精彩表现为国际化之路优提供了最好的注脚与诠释。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