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底线,树立行业价格标杆
典型案例:雅阁
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是不是降价完全取决于买车的人,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没对手或者对手不强,你降价;对手在降价,你不降价,纯粹是自欺欺人。
21世纪初,广本能以雅阁横扫中国B级车市场,一直保持坚挺的价格,实在是因为这款车没什么像样的对手。
二、加价 饥饿营销
典型案例:高尔夫6
没有一个厂家会傻到故意少生产,除非脑子有病。
“饥饿营销”只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的根源是因为中国人总是愿意相信阴谋论的。其实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很简单,就是因为厂家无产能可用。
产能的限制,一般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在共线生产模式下,总产能是固定的。所以,厂家的排产,其实是一个平衡的游戏。总有一些车型的需求要被牺牲掉;
第二,一些核心零部件供应不上。有些是供应商力所不能及,有些是供应商故意卡你。特别是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强势供应商。
高尔夫6在2009年一共才上市了5000台左右。在那么火爆的车市里,一汽-大众其实是很无奈的。
三、自主品牌
典型案例:名爵
至少在当前的中国,这还是一个笑话。特别对于合资企业来说,研发还多数处在抄图纸这个水平上。
所谓自主研发的车,无非是三类:
第一,高级的。由外方股东研发或主导研发,或者外包给国外大设计公司的,然后弄个自己的牌子。这主要见于合资公司;
第二,中级的。收购了国外的一些技术或者平台,换上自己的牌子。这主要见于国内大的汽车集团。
第三,最末端的。靠拆车起家,算是自己“研发”、但总逃不了copy嫌疑的。这主要见于大的民营汽车厂家。
四、拒绝跟风扩产
典型案例:广州本田
不能扩产也许是事实,但说自己“拒绝跟风”,就显得很矫情。
由于2009年的市场爆发,现有的产能基本上消耗殆尽。要扩新产能,动辄数十亿的资金,还要一个相对长的周期。另外,由于汽车物流的特殊性,还涉及到选址的问题。汽车厂家慎重那是自然的事情,特别对于讲究经济运营的日本厂家。
五、降价回馈
典型案例:索纳塔
降价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车不好卖,无论披着什么样的外衣。奥运也罢,厂庆X周年也罢,达到 XX用户也罢。
其实厂家发起真正的降价的次数很少,毕竟这玩意儿伤筋动骨,决策的过程也慢得出奇。多数时候,网站优惠、降价的信息,只是枪手们在不停的炒冷饭,只为了吸引集客。
六、最低价
典型案例:迈腾
对大多数上市新产品来说,低配的起步价只起到两个作用:
第一,拉低价格区间;第二,让某些喜欢这个牌子,但经济实力有限的人,跳一跳能够着。
像迈腾上市的时候,弄了个2.0L的手挡低配。但真的有胃口想买这个配置的人,实在很少。
七、年度XX 车奖项
典型案例:太多了
绝大多数排行榜排的不是汽车的品质,而是各个厂家公关的实力。
八、外方股东坏
典型案例:北京现代
合资企业本来就是个怪胎,中外双方矛盾升级的,也不是新鲜事。对外方的批评,最大的罪状是两个,第一,不传授技术给中国人;第二,利用零部件供应系统,大量的转移利润。
外资公司不是雷锋。只要在中国合法经营,遵守合资协议,那它就是个好同志。合资企业创造了多少中国岗位,消化了多少中方的冗余员工,从这一点上,中方应该真诚的感谢老外。
其实,说老外利用零部件供应转移利润,一点不假。但中国人也不是好糊弄的。很多合资企业的物流供应,往往都是中方的关联企业。中国人不傻。
九、这款车不赚钱
典型案例:桑塔纳
没有一款车是不赚钱的,即使已经老得掉牙,老得令人发指。如果有,指的也是经销商,不是厂家本身。
在批发采购这个环节,厂家可以控制价格。
十、新XX
典型案例:新君威
厂家用新XX来命名一款车,往往出于两个原因:改动太小了,必须告诉你这是一款新车;改动太大了,必须提醒你它还继承了一些旧车的元素。
但很多时候,新XX未必是XX的后代,只是出于品牌营销的考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