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由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发布的 “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九成车主不满汽车服务。相比2008年,2009年售后服务态度方面的投诉增加了13.8%。
在报告中的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有93.6%的车主表示在 2009年遭遇到汽车消费的烦心事儿,其中还有31.9%的车主表示在2009年“经常遭遇汽车消费的烦心事儿”。在“买车、修车、用车”三大环节中,修车环节最令消费者苦恼,63.1%的消费者不满汽车维修服务,而修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直指4S店的诚信问题,有36.4%的车主表示最不满意维修人员的诚信度,另外,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车主在修车时最担心的环节之一, 35.5%的车主不满意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 4S店服务态度虽好 服务质量降低
在“3?15”期间,记者采访了一些车主。他们的反馈,再次印证了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的滞后。杨女士开车7年多了,虽然她修车的次数并不太多,不过她表示,自己还是感觉修车不够方便。一是4S店修车太贵,而又担心去其他的修车店技术不过关。“现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希望能出现更多一些的3S店、2S店,把正规售后服务的价格降到合理水平。”杨女士说。
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4S店的服务态度较好,但维修费用高也让很多车主耿耿于怀。2003年陈先生购买了一辆一汽丰田威驰,一直坚持在4S店进行车辆的保养维修。不过,在最近12万公里的车辆大保养中,他算了一笔经济账,通过咨询比较,他发现在4S店更换自动变速器油、机滤、气滤、转向助力液等费用加上工时费高达2000多元,而更换正时皮带、气门总成的费用也达到2000多元,可在一家个体汽车维修店中,正时总成的更换只需900多元,更换以上各种机油也只需600多元。经过一番权衡之后,陈先生决定到朋友推荐的个体维修店保养车辆。在那里,更让陈先生想不到的是,在4S店,维修人员怂恿陈先生更换的发动机正时皮带,被告知功能正常,仍能运行1万公里,无需更换。后来陈先生在翻看车辆《使用说明书》时才发现,厂家规定车辆正时皮带的更换时间为15万公里,差点被4S店蒙骗的陈先生,一想起此事就生气。
年轻的车主对4S店的忠诚度似乎更差。刚购买别克君威不到一年的夏先生,已经决定到朋友推荐的汽车维修厂做15000公里的保养。“4S店的维修太贵了。”在一次刮蹭事件后,夏先生已经领教到4S店的服务价格不菲。
“现在汽车质量普遍提升。我觉得今后汽车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需要拼服务。去年车卖得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反映,汽车企业的服务不如以前了。”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购买了一辆新车,4S店为其提供两次免费保养,但是第二次保养由于没有接到经销店的提示,错过了免费保养的时间。更让王女士烦恼的是,维修时要排3~4小时的队等候。王女士希望,汽车企业更应注重服务环节,增加服务意识,不要让服务成为“3?15”期间投诉的热点。
■ 进口车经销商变相垄断维修权
浙江义乌的一家物流企业老板吴先生是一位进口车车主。从2002年以来,他先后购买了沃尔沃S40、雷克萨斯RS200、宝马740等进口车。不过,在维修过程中,吴先生发现,由于这些进口车的经销商通过对汽车的行车电脑设置密码,变相垄断车辆的售后维修,从而攫取高额的维修利润。
吴先生非常气愤地告诉记者,有一次他要更换沃尔沃S40上的一款6碟CD机,这款CD机在广州购买只需450~600元,而在进口车4S店中,同样的产品,厂家要价6800元。不愿挨宰的吴先生选择在当地的一家很有名的汽车维修厂更换,没想到在维修过程中,电路刚一接通,设在车内的行车电脑就自动锁定,导致车内所有电子系统全部瘫痪,最后只能勉强开到该车经销商那里解除锁定。“据我所知,2002年前的进口车大多没有设置行车电脑。现在厂商故意设置密码,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规定,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吴先生的经历反映了很多进口车车主的烦恼。记者咨询了一些进口车经销商,他们表示,并无相关规定禁止使用行车电脑。“目前,消费者只能选择不去购买这种品牌的汽车。”
■ 自主品牌售后维修硬件不“硬” 软件很“软”
“虽然现在很多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都在宣传其售后服务,但实际上,自主品牌汽车的售后服务与合资品牌相比,差距还很大。”郭先生是一位自主品牌汽车的拥有者,他对车辆的质量比较满意,但一提起维修,就让他闹心。因为工作关系,郭先生还与国内的其他几家自主品牌4S店接触过,他认为在很多自主品牌汽车的4S店中,员工的综合素质较低,配件来源有待考察,返修率高。他告诉记者,他经常遭遇螺丝未拧紧、盖子未扣好等低级维修错误。在很多店里,他曾经遭遇过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找不到喝水杯子的情况。
姜女士也是一位自主品牌汽车车主,她已经选择在一般的汽修厂保养维修汽车,她认为,4S店的服务水平并不高,价格还贵,自己没有必要为这样的服务买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