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契机

2009-12-07中国轮胎商务网

  对于今明两年的中国轮胎行业而言,可谓危机四伏。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现金流普遍吃紧,加之国际市场的萎缩,中国轮胎行业可谓产、销两头受阻。二则,美国、巴西刚刚通过了针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且很可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增添了中国轮胎行业产能过剩的烦恼(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生产的轮胎有40%用于出口,其中三分之一到美国,去年超过了4600万条;按美国35%的惩罚性关税计算,对我国轮胎行业的冲击难以估量)。三则,迫于国际金融危机与特保案的双重压力,国内部分合资轮胎企业正加紧向越南、马来西亚等生产成本更低,又无关税压力的国家实施“生产线转移”,这对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简直是釜底抽薪。

  与此同时,一场盛大的国际轮胎展也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2009年11月11日-13日,由中联橡胶有限责任公司与德国埃森展览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亚洲埃森轮胎展(REIFENCHINA2009)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近200余家参展商的广泛参与。不少人更是将其看作中国轮胎行业未来走向的最佳观察点,展会的盛况与整个行业的所谓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行业齐聚“危”中寻“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如金融危机让更多国家认识到:不应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美元这一个“篮子”里。轮胎特保案也让更多中国轮胎企业懂得:内销与外贸同等重要,外贸不能过度依赖美国市场。

  也许正因如此,2009年第三届亚洲埃森轮胎展的火爆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事实上,此次展会不仅吸引了大部分国内轮胎企业,还吸引了大量美国企业、欧洲展团、印度展团等国际展商到会。无疑,2009年中国8%以上的GDP增长预期,以及汽车市场的异常火爆(2009年汽车销量将首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让中国轮胎市场成为全球轮胎行业眼中的香馍馍,“中国机会=世界机会”俨然成为行业不争的事实。

  而展会同期举行的“轮胎技术发展研讨会”上,由橡胶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鞠洪振发表的《2008至2009年国内国际橡胶行业市场分析和展望》,更是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激烈讨论。据鞠洪振会长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橡胶行业的发展速度可谓举世瞩目。尤其是近两年来,中国轮胎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正不断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攀升。在本届亚洲埃森轮胎展上,部分中国轮胎企业所展示的产品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这无疑在向外界释放讯息:中国轮胎制造科技正迈向世界前沿,中国轮胎走向世界的步伐不会因个别国家贸易保护而减缓。

  市场问题市场解决

  还是在此次亚洲埃森轮胎展同期举行的“轮胎技术发展研讨会”上,相关人士指出:面对美国、巴西针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中国企业不应过分依赖政府(当然政府也会全力帮助企业应对贸易争端),而应积极开拓国内以及除美国、巴西以外的其他国际市场,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从而化解危机,谋求更大的发展,总之一句话,市场的问题还是要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

  诚然,所谓“中国机会=世界机会”固然不假,但如何让中国轮胎消费市场的需求与轮胎企业无缝对接,如何让市场潜力变为现实的购买力,这需要轮胎行业、乃至全社会群策群力,切实用好市场这张牌。可以说,以亚洲埃森轮胎展为代表的轮胎行业盛会,正在用实际行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轮胎企业谋求化解危机、继续发展的市场之道。

  以此次第三届亚洲埃森轮胎展为例,展会方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轮胎企业,将企业参展诉求细分为:品牌宣传、销售网络拓展、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并为其度身定制参展方案。尤其针对品牌宣传,此次展会特别斥资增设“疯狂的轮胎——汽车嘉年华”活动,佳通、固铂等知名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吸引了大量媒体、汽车发烧友及终端消费者的关注;这意味着,除全球相关专业媒体的宣传以外,参展企业还能与终端消费者亲密接触,同时获得在各种专业学术会议、相关展会、汽车媒介、网络、专业期刊等主流大众传媒上持续、广泛的品牌展示机会,有力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而针对国际贸易需求,德国主办方埃森展览有限公司特别邀请海外采购团与中国展商面对面交流,实实在在的为参展商寻找外贸商机。

  由此可见,中国轮胎行业已行动起来积极应对危机,用市场之道解决轮胎行业的市场问题。

来源:网易汽车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