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22亿美元贸易的中美轮胎“特保(又称特殊保障措施)案”引发的关注正持续升温。戏剧化的一幕是,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最早上书要求限制进口中国产轮胎后,美国轮胎产业协会以及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已相继站出来反对“特保”,前者代表遍布美国的6000多家小企业,而后者是由美国6家轮胎进口商组成的。
但按照程序,悬念仍将直至9月17日才能解开,美国总统奥巴马届时将对该次“特保案”做出最终裁定,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此前调查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威胁了其国内产业,并在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救济措施建议中指出: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加征3年的从价特别关税,第一年55%,第二年45%,第三年35%。
“如上述措施通过,中国轮胎出口美国将损失近半,达到11亿美元,同时将影响约10万工人就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邓雅俐如此估算。
中国6巨头联合赴美应诉
记者日前获悉,中国轮胎生产龙头之一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中策)、风神股份(600469,SH)等国内6家轮胎巨头已经赴美展开联合应诉和游说。
“在轮胎行业,这也是国内企业第一次主动组织起来为抵制‘特保’赴美展开游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称。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公开听证会前夕,上述6巨头刚刚完成联合应诉准备。
杭州中策是创建于1958年的国有企业,其官方网站介绍已 “在中国橡胶制品企业中名列第一位”。杭州市外经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杭州中策2008年总计完成轮胎销售将近148亿元,而国际贸易实现销售收入5.2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销往美国。
杭州中策董事长沈金荣并不讳言此次 “特保案”的影响,他表示该项争议对杭州中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裁决通过,我们的生产经营将会面临巨大压力。”
风神股份董秘办人士昨日则指出,风神股份出口份额较小,“因此没有多大影响。”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人士认为,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敏感之处在于它可能将成为中美经贸中的一个风向标,“特保同反倾销一样,都会对出口国带来极大的压力与影响,甚至会使一个行业濒临困境,特保更可怕的是,特保申请到最终裁决往往不用半年,被调查方申辩的机会很少,但制裁却十分严重。”
最终裁决仍留悬念
就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公开听证会上,大量中国轮胎进口是否是美国企业退出低端替换轮胎市场的主要原因成为辩论的关键。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熟悉“特保案”的人士指出,该协会在上述公开听证会上提出了几点应诉理由。首先,中国输美轮胎主要集中在低端的更替轮胎,而美国本土企业主打高端品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很多输美轮胎是由美国企业在中国设厂制造的。
其次,中国输美轮胎并未有持续的迅速增长,2007年至2008年里,中国输美轮胎占美国轮胎消费总金额的比例仅增长2.7%。
第三,如果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将直接提高美国汽车厂商的轮胎成本。
在当日的听证会上,美国罗格斯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普吕萨指出,根据他的研究,美国如果借助轮胎特保措施保住一个就业岗位,结果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总计美国将会因此损失2.5万个就业岗位。
接受采访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人士对中方联合代表团游说成功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沟通能够使得美国方面最终放弃采取特保措施,毕竟这对双方都不利。”
事件背景
中美轮胎“特保案”发展历程
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协会宣布,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款,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输美商用轮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请,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
4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联邦纪事上公告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这是时隔三年多之后,美国又一次对中国产品发起特保调查,而且涉案金额巨大。
6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特保案做出肯定性损害裁决,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的方案,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
8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华盛顿举行听证会,就“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听取各方意见。这已是美方第二次就这一特保案进行听证。
9月2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咨询财政部、劳工部、商务部等部门意见后,向奥巴马提出相关建议。
9月17日,本次听证能否促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做出公正合理的决策这个答案还要等到9月2号才能揭晓,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通过综合各方意见后做出一个最终裁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