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米其林董事长:中国是米其林全球增长最快市场

2009-06-08中国轮胎商务网

  用唇亡齿寒来形容轮胎行业的现状再恰当不过了。一片愁云惨雾的欧美汽车行业,也牵连着世界各大轮胎厂商的日子相当地难过。

  但是与减产甚至停产消息不断的欧美市场相比,执掌米其林中国的夏逸夫可以算是米其林“最幸福的人”了,因为即使是在“艰难的2008年”,米其林在中国依然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尽管米其林并没有单独公布中国市场的营业数字和增长率,但夏逸夫透露:“中国是米其林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米其林的中国战略将会有哪些变化?以科技闻名的米其林在中国市场还有哪些新灵感?本刊近日独家专访了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逸夫(Yves Chapot)。

  “节能概念”应对价格竞争

  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世界汽车行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作为上游行业的汽配行业自然难以幸免,全球轮胎需求量大幅萎缩。

  根据米其林2008年度财报显示,米其林虽然在全球实现了164亿欧元的销售额(同比下滑了2.7%),但净收入却仅为3.57亿欧元,暴跌了54%。而今年4月29日米其林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也没能显示出乐观:米其林2009年一季度的销售净额为35.12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4.2%。

  但在中国市场,情况就没有那么糟糕。

  “最近几年在中国,米其林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都达到了10%2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欧洲市场是很少见的。”夏逸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前他曾向媒体透露,2008年上半年,米其林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达到了19.2%,成为米其林在亚洲增长的最大动力。

  但是,米其林中国也不是毫无隐忧。因为尽管米其林“节油轮胎”、“绿色轮胎”在消费者中的美誉度很高,米其林也一直保持着高端、专业、环保的品牌形象,但是米其林的价格毕竟也要高出一截。

  根据网上车市网站的统计,去年年底到现在上市的40款上市的国产新车型中,只有奔驰C、铂锐、新天籁、郎逸、新宝来、奥迪A4L等6款车型选择了米其林轮胎,其他车型一般都装备的是锦湖、韩泰、正新、佳通等相比米其林要便宜得多的轮胎品牌。

  已经在艰难度日的汽车厂商,因为高昂的价格“弃用”米其林也实属无奈,因为一款同型号的轮胎,米其林的售价要比佳通、韩泰等品牌贵得多,甚至部分型号要贵一倍以上。

  但是,夏逸夫和他的米其林还是坚定地推进节油轮胎,他希望让消费者知道一条600元和1600元的轮胎区别在哪里?

  “1992年米其林的第一条绿色轮胎上市,我们将硅原料作为碳黑替代物融入到轮胎胎面中,在不降低轮胎抓地力和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滚动阻力。这使得车辆行驶每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15升。16年来,米其林公司已向世界各地销售了超过6亿条绿色轮胎,节省了110亿升燃油,减少超过270亿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他说。

  今年5月26日,米其林在杭州发布了名为“博悦”的绿色轮胎新产品,“按一年3万公里的行驶里程算,这款新产品每年能给车主节省400公里的油耗。”夏逸夫说。

  第一个驻华的轮胎巨头

  世界上第一条可拆卸轮胎、第一条可充气轿车轮胎、第一条重型卡车轮胎、第一条低压轮胎、第一条子午线轿车轮胎、第一条节能环保轮胎、第一条F1赛车轮胎都来自于米其林。有关数据表明:全球轮胎产业三分之二的发明均来自米其林。

  而许多中国消费者对米其林的认识则是从那个白白胖胖、憨态可掬的米其林轮胎人——必比登(Bibendum)开始的。实际上,米其林已经走过120年历史,而必比登也已超过百岁了。

  “1989年,米其林就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中国办事处,旨在促进产品的销售,并为在其他主要城市建立经销渠道做准备。”夏逸夫说,“米其林公司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跨国轮胎制造商,这显示出米其林对开放的中国和中国市场的信心。”

  夏逸夫1962年出生在法国,1986年,在完成金融会计学硕士学位之后,他进入法国安达信公司做了六年的审计经理。1992年,夏逸夫加入米其林,历任米其林法国的内部审计经理、米其林匈牙利Taurus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其林欧洲财务总监和米其林亚太区卡客车轮胎高级副总裁。

  2005年9月,肩负着“扩大米其林在中国市场的地盘”的使命,夏逸夫举家来到中国,任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同时掌管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

  同事们对于夏逸夫的印象是“永远在第一线”,因为他每个月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在出差,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

  尽管来自于以美食闻名的法国,但是和很多来到中国的 “老外”一样,夏逸夫也非常迷恋中餐。“我喜欢各种各样的中餐,尤其喜欢面条和中国点心。”他说。

  夏逸夫的同事都说他非常渴望学习好中文,尤其是汉字。“我梦想有六个月的休息时间来学汉字。”他说。但是尽管精神可嘉,夏逸夫的同事还是忍不住偷偷地告诉记者,其实他的中文还是“不怎么样”。“我一直努力在学,但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这是个长期的投资,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所学到的。”夏逸夫说。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