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外资品牌把“宝”押在了汽车后市场上。
有消息称,德国大陆马牌轮胎在合肥建厂计划已经交于国家发改委审批,马牌轮胎中国设厂通过国家审批基本没有任何阻碍。截至目前,轮胎巨头包括普利斯通、米其林和倍耐力等排名世界前10位的轮胎制造商悉数落户中国,纷纷押“宝”汽车后市场上,从汽车产业再次分杯羹。
然而就在外资品牌加大筹码,进一步扩大投资,抢占市场的时候,国内本土品牌却迟迟得不到发展,边缘化趋势明显。“造成目前这种格局,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支持不够,再者就是国内企业的观念比较陈旧,对汽车后市场的理解和认识远远不够。”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名誉会长霍义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外资品牌相比,我国本土企业竞争能力差,本土品牌逐渐被“淡化”。
轮胎巨头豪赌中国市场
据了解,马牌轮胎项目基本落户合肥高新区南岗镇,投资1.5亿欧元,建设年产425万条乘用车子午胎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10年完工,是马牌轮胎在中国投资建设的第一家轮胎生产基地。
随着马牌轮胎中国建厂的最终敲定,世界十大轮胎制造商悉数登陆中国。伴随各大汽车厂家纷纷表态要抢占国内市场一样,外资零部件企业也纷纷加大扩张步伐,扩大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其他轮胎厂家相继行动。今年6月初,韩国锦湖韩亚集团决定再增加一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将原有的年产700万条轮胎能力提升至1200万至1300万条。目前,二期增资建设已从原定的2009年底完工提前到今年6月底。
6月下旬,固特异正式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扩建其在大连的生产基地。按照计划,固特异新的一条商用车轮胎生产线将引入中国,同时扩建其乘用车轮胎生产线。
在巨大市场面前,我国本土轮胎企业还处于弱势地位。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外资跨国公司几乎全面收购了国内轿车用半钢胎企业并占据了近80%的产量份额。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今年特别向社会推荐的六大自主品牌产品,包括万力、三角、玲珑、好运、BCT、海大等,总产量和市场覆盖面只占全国的25%,其余市场份额皆被外资品牌瓜分。
本土企业边缘化之忧
近年来,国内一些零部件龙头企业陆续被外资收购,外资资本渗透已经从大型企业转向一些中小零部件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遭遇外资品牌威胁。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500家,包括伟世通、博格华纳和德尔福等世界500强零部件企业在内的跨国供应商,都毫无例外地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在与国外零配件企业巨头的比拼中,中国企业所缺少的不仅仅是技术水平,而且管理水平更加需要提高。特别是中国本土零配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整体的行业环境造成中国本土企业缺少有竞争力的企业。”行业资深人士、盛元车联网总编张志勇告诉记者。
除了外资品牌给国内零部件企业带来的压力外,由于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本土品牌零部件企业也面临重大挑战。
“目前我国零配件企业所需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零配件企业在两方面的压力下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生存压力倍增。”张志勇表示。
凭借价格优势曾在国内外市场上打拼出一条血路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价格优势、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中国产零部件的出口成本提高了16%,中国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不再低廉。
亟待国家政策扶持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支持,国家政策还没有跟上去,没有明确规划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方向。”霍义光告诉记者,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有数据显示,今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可达145亿美元,而且,随着汽车整车出口的同步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除了企业通关直接出口外,同时也和整车装配在一起出口了,双重的出口形势,使得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创历史最高点。但同时,国内汽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张志勇认为,目前中国本土的零配件行业遭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一是技术含量比较低,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粗放状态;二是中国宏观经济目前的困难已经影响到零配件企业,汽车市场需求的低迷造成整车厂家需求下降,并坚持压低下游成本的策略。
“我国零部件企业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规模小、创新能力差、管理机制死板等等,同样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存在的问题。”霍义光告诉记者,伴随跨国汽车巨头进入中国,技术一脉相承使得整车企业都带进自成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北京现代就很明显。“这就是国际化市场发展的需求,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但通过什么样的经营手段和管理技巧来激励本土品牌发展,怎么突破这种裙带式的配套格局,这是相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霍义光认为。
除了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张志勇认为,提高中国本土零配件企业水平也是同等重要。“一方面要实施行业的整顿重组,提高每一个企业的规模与平均市场占有份额;另外一个方面要加强中国本土零配件企业的管理培训,只有管理水平上升,才能提高技术以及竞争优势。”张志勇表示。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