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嘉宾访谈 正文

汽车工业高速发展 橡胶产业如何跟进

2006-08-20中国轮胎商务网

  ——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秘书长李静

  我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十五'期间的爆发式发展之后,'十一五'期间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从2005年的570万辆增加到9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从2005年的3500万辆增加到6000万辆。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化工行业如何跟进?橡胶工业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配套产业,将如何伴随汽车工业飞驰?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参加了由中国现代橡胶网和北京工经联科技信息中心于8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橡胶技术在车用零部件中的应用研讨会,现场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秘书长李静。

  橡胶在汽车中的作用

  记者:橡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配套产业,也就是说,一辆汽车除了钢材之外,还使用了许多橡胶制品。除了轮胎之外,还有哪些东西是橡胶做的?

  李静:一辆汽车除了轮胎之外,还有许多汽车橡胶制品,主要包括:各种胶管、传动带(V带、同步带)、密封制品(油封、密封条、圈垫等)、减震橡胶及安全制品等多种橡胶配件。汽车橡胶制品约占汽车总成本的6%左右。全球每年消耗生胶量的70%以上都用于汽车行业,其中60%用于轮胎,40%用于汽车橡胶制品。

  平均每辆汽车需要的橡胶配件达100~200种,数量有200~500个之多。其耗胶量根据不同规格的汽车而异,大约在15千克~60千克之间。一辆普通夏利车,除去轮胎之外的耗胶量为20.2千克,夏利2000的耗胶量为22.2千克,神龙富康是18千克,上海桑塔纳是46.4千克,南京依维柯是42.5千克。

  汽车橡胶制品产不足需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橡胶制品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汽车橡胶制品工业能否满足汽车工业的需要?

  李静:'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跃式发展。2000年,我国的汽车产量是207万辆,汽车保有量为1608.9万辆;200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是570万辆,汽车保有量为3500万辆。这一年,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激增,给汽车橡胶制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05年,汽车橡胶制品工业的工业增加值超过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61亿元。‘十五’期间,汽车橡胶制品工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长水平。

  然而,我国的汽车橡胶制品工业目前还满足不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从中国橡胶制品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非轮胎橡胶制品的出口额只占全部橡胶制品出口总额的28%左右,而进口额却占91%。我国每年有50亿元汽车橡胶制品(相当于汽车橡胶行业年销售额的20%)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且呈逐年增长之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贸易逆差呢?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技术不行。

  此外,从整个市场的销售规模来看,虽然国内汽车橡胶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但是三资企业的产品正逐渐蚕食内资企业的销售份额,使得内资企业的销售比重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该行业的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车用橡胶制品企业有624家。其中,大型企业仅1家,销售收入不足总收入的3%。国内汽车橡胶制品生产企业至今无缘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说明国内企业与国际同业相比,在'大'和'强'上仍然有很大差距。

  技术是最大的软肋

  记者:您刚才提到我国汽车橡胶行业的技术不行,具体表现有哪些?原因在哪?

  李静:我国汽车橡胶制品行业落后面貌具体表现在:产品结构不佳、工艺设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研究开发缓慢。特别是在密封制品、制动制品、减震制品、胶管和安全制品等五大类产品中,要么是大路货产品生产过剩,供过于求;要么是精细产品严重不足,只能依赖进口。在产品方面,表现为品种少、质量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汽车橡胶行业由于受原材料涨价、市场无序竞争和生产执行标准偏低,以及假冒伪劣商品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品种、质量和使用寿命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汽车橡胶行业技术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原因是,汽车橡胶制品企业小而分散,难以形成技术实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是随主机走的,产品设计的主导权在整车厂,零部件厂只是按要求制造,没有产品开发权。而国外知名的汽车橡胶制品企业都是集团化公司,拥有多个专业生产厂,具有相当大的经济规模,能从事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生产。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的开发正在由汽车厂转向汽车零部件厂,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汽车橡胶制品发展的趋势是高性能、多用途和多品种,因此就需要有特性各异、品种繁多的原材料,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规划的影响,以致我国的新材料开发、检测仪器的开发、模具的开发和新产品开发都是相互脱节的,研究与生产、使用结合不够,而且跨学科、多服务领域的密封技术很少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

  第三个原因是,经费不足、投资不足。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汽车零部件项目的投资历来是排不上队的,国内部分主要配套厂家虽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装备,生产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重复建设和管理体制未能顺应市场,当前仍然无法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比如,国内胶管生产企业还不能为合资引进的高档轿车配套各类汽车胶管;再如,防抱死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胶管仍然依靠进口。

  汽车橡胶产业市场广阔

  记者:请您预测一下汽车工业和汽车橡胶制品工业的未来市场情况。

  李静:'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从2005年的570万辆增加到9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从2005年的3500万辆增加到6000万辆。与此相对应,汽车橡胶制品的耗胶量将从2005年的27万吨增长到40万吨,其中,骨架油封约3.78亿件,密封条约5.57亿米,同步带、多楔带各1510万条,皮膜、隔膜、皮碗约1.82亿件,汽车胶管约2.5亿标米,减震制品约2.42亿件。

  记者:汽车橡胶制品对橡胶原材料的需求情况会怎样?

  李静:汽车胶管在汽车橡胶制品中占有较大比例,其橡胶原材料的应用几乎囊括了所有合成橡胶,如CR、SBR、NBR、HNBR、CM、ACM、ECO、VMQ、FKM。近年来,特种橡胶在汽车胶管中的使用不断增加,如氟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氢化丁腈胶、氯醇橡胶、硅橡胶等。汽车橡胶制品需要的橡胶原材料国内均有生产,但大多数仍不能满足性能要求,进口量仍然很大。

  汽车橡胶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据您介绍,汽车橡胶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但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您看来,汽车橡胶行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李静:汽车橡胶行业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来自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纤维、钢丝等)价格快速上涨,而汽车价格却在持续下降,以致汽车生产厂商不断要求汽车橡胶制品降价,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再加上各大跨国汽车公司采取全球采购策略,国内汽配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些对汽车橡胶制品行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是汽车使用的介质的不断更新,也对橡胶制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越来越大,发动机罩下就越来越拥挤,而流线型的设计又使空气循环变差,以致汽车发动机罩下的温度就越来越高,再加上尾气排放要求的提高以及开发新型燃油应对汽油短缺的需要,都要求汽车所用的介质不断改进和更新,这就对汽车橡胶制品的耐热和耐介质性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比如汽车空调致冷剂的改变。由于禁用破坏大气臭氧层的致冷剂R12或CFC12,而改用新型致冷剂R134a,同时对空调系统的润滑剂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以,原用于R12致冷剂的橡胶材料就不能适应R134a的要求了。而且,今后的致冷剂要进一步发展为二氧化碳致冷剂,到那时还可能对橡胶材料作新的调整。

  再比如汽车制动液的改变。用于醇型制动液(篦麻油/乙醇或丁醇)的橡胶制品(制动皮碗、制动胶管等)基本上采用天然橡胶,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大量使用合成制动液,那么天然橡胶就不能适应了。

  三是环保政策的深入对汽车橡胶制品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其中,欧盟的限制最严,要求汽车实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迫使汽车进一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导致橡胶制品在更高的强度下工作,传统的橡胶制品往往难以承受。欧盟还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禁止在高压胶管和燃油胶管中使用含铅硫化助剂和稳定剂,而替代助剂大多是新型助剂,价格较高,大大增加了橡胶制品的生产成本。

  四是外资的挑战。目前,外资大量涌入我国汽车橡胶产业,并且由合资趋向于独资,使得国内汽车橡胶制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有影响的非轮胎汽车橡胶制品外资企业已达60~70家,若去掉港台企业,来自日、美、德、意、法、俄等国的外资企业有38家,其中合资企业21家、独资企业17家,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企业。外资企业的产品品种涵盖汽车橡胶制品的各个领域。

  汽车橡胶行业发展战略

  记者: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您认为汽车橡胶行业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

  李静:汽车橡胶行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开拓创新为主线,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上管理,促进和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联合与兼并,尽快组建跨地区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努力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主要的是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技术高、竞争力强的优秀企业,根据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大企业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橡胶制品集团公司,实现经济规模和专业化生产。总之,企业必须下决心走产品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效率化、体制集团化的路子。

  这里应强调的是,还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强化汽车橡胶制品工艺装备和检测仪

  器研制中心的工作,切实做好汽车橡胶制品急需的特种原材料的开发和研制,执行先进标准,开展产品新的检测方法和测试仪器的应用与研究。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橡胶制品企业必定会跨入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之列,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必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新闻链接

  汽车橡胶制品子行业发展概况与建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秘书长 李静

  汽车胶管:胶管是汽车用橡胶制品中需求量大、要求性能高的品种。目前,国内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汽车胶管企业达20多家,总生产能力在2亿标米。中低档产品可满足市场需要,为高档轿车配套的部分产品仍需进口,其中以钢丝增强胶管进口量最大。建议重点发展为轿车配套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冷暖系统及制动系统的高性能胶管,提高整车配套能力;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选用不同的材质:燃油、空调管要耐渗透性好;制动胶管要高脉冲性,耐高压性好;水箱胶管要耐热性好。

  汽车传动带:国内生产厂家有20多家,总生产能力为5亿标米,同步带、多楔带约2000万条。目前基本上满足了轿车配套需要,但有些原材料尚需进口。国外V带使用寿命为两年30万公里,而国产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重点发展汽车用高性能齿型切边V带、多楔带及同步带;开发双面多楔带、同步带,提高耐热耐疲劳性,扩大氢化丁腈橡胶及芳纶材料的应用。

  汽车用骨架油封: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油封厂约有3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2亿件左右。目前可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但高级轿车关键部位的油封,如曲轴后油封、气门导杆油封等仍主要依赖于进口件。建议重点发展为发动机、变速箱、气门配套的高档油封;材质上采用FKM、ACM、HNBR及PTFE等高性能材料,推广浅色填料;结构上推广外露、半外露组合骨架和流体动力油封,以满足汽车对高速高温油封的要求。

  汽车密封条:汽车密封条行业现有欧美系公司5家、日系公司4家、韩系公司2家、中资公司8家,从南到北广泛分布于汽车制造厂的周围地区,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布局,且品种和质量均可满足为汽车工业配套的要求,是汽车橡胶制品行业发展最好的一个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研发能力弱,同步开发能力更弱。建议提高复杂产品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能力,进一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推动TPE等环保型材料的应用,解决新材料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装备问题。

  汽车减震橡胶制品:主要生产厂家有十几家,总生产能力为7000万件左右。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自主开发,基本满足国内各车型的配套需求,但大多数厂家还不能配合汽车主机厂同步进行减震橡胶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产品性能与寿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采用先进的注射成型工艺,推广应用耐热性好的原材料,开发新品种。

来源:中国化工报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