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知识中心 轮胎翻新 正文

我国轿车轮胎翻新率为零

2006-03-20中国轮胎商务网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将《翻新轮胎应减税和强制使用的建议》的一纸提案交到了政协会议上。

  轮胎翻新的现状如何?记者采访中国汽车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国轮胎翻新率不到8%,而轿车轮胎翻新率则为零。

  近亿条旧轮胎未翻新被废弃中国汽车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姜治云介绍,汽车轮胎胎体寿命远大于胎面寿命,因此可以通过翻新胎面使轮胎重获新生。翻新轮胎的寿命可达到新轮胎的60%甚至比新轮胎更长。2005年我国产生废旧轮胎超过1亿条,其中仅翻新轮胎约900万条,与新生产的轮胎的比例为1比25左右,而美国在1比10左右。另外,我国目前翻新的轮胎集中在公共汽车、部分载重汽车和特种车辆的轮胎方面。因为对轮胎的安全要求更高,家庭轿车轮胎无一得到翻新。

  大量新资源被消耗

  由于绝大多数轮胎无法翻修,我国只有45%的废旧轮胎得以回收利用。这种对橡胶低效率的利用,使我国橡胶消耗量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蝉联全世界第一。而其中的60%,正是消耗在轮胎生产方面。

  有数据表明,如果我国能把轮胎翻修率提高到10%,以普通载重汽车轮胎为例,可以节约46.8万吨石油、4.725万吨钢材、24.3万吨橡胶。

  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一辆家用轿车生命周期内需要更新7次、共计28条轮胎,以质量好的轮胎价格计算,每条可省300元左右,一辆汽车可省下8400元。

  专家呼吁出台强制翻修标准

  “我们的轮胎可以翻新。”记者采访一家知名轮胎厂商的负责人时她断然回答。但她同时承认,该企业生产的最好的轮胎里程数也不到10万公里。轮胎翻修协会会长姜治云指出,以这样的里程数设计的轮胎根本无法翻新。可以翻新多次的米其林轮胎里程数达到了100万公里之多。

  “国家没有强制轮胎企业生产的轮胎必须能够翻新,再加上一些车主将轮胎用到连胎体都坏了才废弃,因此估计废旧轮胎中能够翻新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程源指出。而在美国,轮胎生产商被要求每条轮胎至少要能翻新3-4次。在这样的硬性规定下,2004年美国翻新轮胎2800万条,其中轿车轮胎占40%多。一条轮胎的胎体成本占70%,胎面成本占30%,翻新胎的价格仅为新胎的一半。因此,通过翻新旧胎,美国交通行业一年可节约资金20多亿美元。

  “国家应当强制要求出厂新轮胎要达到可翻修的标准,同时强制使用翻新轮胎。”姜治云呼吁。根据发改委制定的废旧轮胎循环利用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逐步提高轮胎回收利用率,届时可节约橡胶资源413万吨,价值496亿人民币。点评“旧轮胎病”谁来治邱锴俊

  这几年,汽车市场热闹,轮胎行业也沾光。国内厂商大把挣钞票,馋得全球十大轮胎巨头齐集中国,一块掺和。

  不过,红火之外也有隐忧。稍有忧患意识的人,不光看到轮胎行业的好日子,也察觉到由于制度的缺失,无序蔓延的旧轮胎之祸,正使我们付出代价高昂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我国废旧轮胎的回收率低,其中翻新利用率不足8%。专家称,轮胎生产厂商的设计、制造不考虑翻新是主要原因。对于企业的逐利本性来说,厂商是不会主动把质量提高到可翻修的水平的,他们巴不得新胎寿命越短越好,轮胎更新快,企业更有钱赚。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毕竟没有建立出厂轮胎须达翻修标准的强制要求。

  开放市场,放行国内外资本在轮胎行业自由竞争,从而提高效率,是发展经济应有之义;但提高资源利用率,规范产业健康发展,防止浪费,却是政府应负之责。轮胎生产出现的环境破坏、资源粗放利用种种之症结,都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在轮胎翻修方面制定标准,出台更严格的管理法规来破解。

  如今我国已是轮胎生产第二大国,而且还在快速发展,补上缺位已久的游戏规则,实在是亡羊补牢的要务。链接

  外国对废旧轮胎的管理

  加拿大:

  1992年就成立了废旧轮胎再利用管理委员会,并通过立法,事先从每个销售出厂新轮胎中收取4加元的处理费用,用于废旧轮胎的再利用项目。每处理一条废旧轮胎政府补贴2加元。

  芬兰: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率已达到了90%。芬兰除了政府制定严格的法律外,还辅之以技术开发和市场培育。目前,芬兰在废旧轮胎创利方面培育出了系列新兴产业,每年创造财富近l2亿美元,为社会提供了5000个就业机会。

  美国:

  美国于1994年立法规定,靠国家资助铺设的沥青公路,沥青中必须含有5%的胶粉。

  另外,这些国家对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还给予财政上的补贴与优惠:

  —、废旧轮胎的采购是免费的,通常由固定的废旧轮胎收购商(相当于国内废品收购站)就地直接提供。

  二、处理废旧轮胎不但不花钱,反而给补贴。

  三、处理废旧轮胎的企业享受“零”税制,这样企业获得了正常经营的利润空间,具备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http://www.tirechina.net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